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04版:周刊悦读
3  4  
PDF 版
云纹铜禁 在妙手中重生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打印】  

云纹铜禁 在妙手中重生

中原网  日期: 2007-03-24  来源: 郑州晚报  
  由于千年的水浸和腐蚀,云纹铜禁出土时已成数百块碎片。

  图片由河南博物院资料室提供

  现在的云纹铜禁和它刚出土时的模样大相径庭。
  □晚报记者 曹继慧

  2002年,国家文物局为加强我国珍贵文物出境展览管理,切实保证文物安全,发布了《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64件(组)国家一级文物禁止出国(境)展出,我省2件国宝名列其中,其一为河南博物院的镇馆之宝莲鹤方壶,另一件则是我们今天将为大家介绍的“云纹铜禁”。

  然而,令大家想象不到的是,今日威然端坐在河南博物院3楼展厅的这件楚国青铜器精品——云纹铜禁,当初出土的时候是被考古工作人员用两个麻袋扛回来的一堆碎片。

  楚贵族墓群中发现的绝世珍品

  时间追溯到1977年的夏末秋初,位于河南省西南部的丹江水库水位下降,一座深藏在库区下的千年古墓被冲开,大批的青铜器、玉器顺水冲出丹江,裸露在丹江两岸,文管部门接到当地政府的报告后,立即赶赴现场,一边收集散落的文物,一边进行科学钻探,发现这是一个墓葬较为密集的古墓群,而此时雨季来临,水位上涨,发掘工作只好被迫终止。

  第二年,文物部门对这里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发掘出了大小春秋楚墓24座及一部分汉墓,出土了大批精美文物,其中2号楚墓出土了成套的青铜礼器,其工艺之精,水平之高,令世人惊叹。后经考证2号楚墓的主人是楚庄王的儿子,是春秋时期楚国高级贵族。在众多的精品中,云纹铜禁堪称举世无双。

  在已出土的云纹铜禁中首屈一指

  在河南博物院副研究员王学敏老师的陪同下,记者在博物院3楼见到了这件闻名遐迩的楚国青铜器云纹铜禁。据王老师介绍,云纹铜禁重90多公斤,呈长方形,类似于后世的条几和案子,四周以透雕的多层云纹做装饰,通透性极好,似天空飘浮的朵朵白云,禁身的上部攀附着12条龙形怪兽,它们凹腰卷尾,探首吐舌,面向禁中心,形成群龙拱卫的场面,十分壮观;又似垂涎酒的美味,忍不住想要喝上一口。下部是12条虎形怪兽,张口咋舌地撑托着器身,像是不堪重负,气喘吁吁。整个器物似是腾云驾雾般灵动活泼,而且造型设计得错落有致,铸造工艺精湛而奇巧,产生出神秘而鲜明的艺术效果,令人叹为观止。

  而云纹铜禁中“禁”的意思则取禁戒饮酒之意。由于周人亲眼目睹了商王朝的灭亡,认为商朝灭亡的原因之一在于嗜酒无度,因而将承放酒杯的案子称之为禁。禁的四周盘龙踞虎,大概是取神兽警示之意。禁最早出现在西周,消失在战国,在欢宴或祭祀时使用,目前出土的云纹铜禁全国共7件,其中河南博物院珍藏的这件体积最大、时间最早。

  出土时已成数百块碎片

  可是有谁能想象得到,这件精美的器物曾经破碎成一地铜碴儿,变得面目全非呢?

  目前,展现在大家眼前的云纹铜禁长131cm,宽67.6cm,禁身全部是粗细不同的铜梗所铸造,这些铜梗共分5层,最内的一层较粗作为梁架。每根梁架两侧伸出多处支梗,犹如古代建筑上的斗拱。多层重叠,纵横交错,支梗又相互卷曲盘绕,而又互不连接,全由内层作支撑,工艺十分复杂而又精良。然而,王学敏老师话锋一转,接着告诉我们:“现在的云纹铜禁和它刚出土时的模样大相径庭,这是后来经过河南博物院青铜器修复专家王长青的丹青妙手之后才将这一稀世珍宝的原貌呈现于世人面前。”据介绍,由于千年的水浸和腐蚀,云纹铜禁出土时已成数百块碎片,整整装了两个麻袋。

  在修复专家手中再现风采

  几经周转,我们找到了当时参与云纹铜禁复原工作的王长青的儿子王琛,王琛回忆起20多年前的情景至今仍是历历在目:“两年多的时间啊,我和父亲不分黑夜白昼地守在那一堆铜碴儿前,一片一片地研究它们的断痕,一个一个地细致小心拼接,如果没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这样的工作简直无法想象。”

  据王琛介绍,王长青老师是当时国内为数不多的知名青铜器修复专家之一,其师爷是清廷当中赫赫有名的“八大怪”之一“于歪嘴”。王长青接到修复云纹铜禁的任务之后,压力十分巨大,如果修复不好或者几年之后又走位变形,必然招来同行们的耻笑,给师父、师爷脸上抹黑。当时六十多高龄的王长青已是疾病缠身,患有严重的哮喘,紧走几步就会上气不接下气,十分憋闷。王琛回忆说:“那时常常都是我用自行车推着老父亲去修复工作室,一待就是一天,根本不分什么吃饭时间,上、下班时间。当时的我比较年轻,几乎耐不住性子,可父亲简直像着了魔,连睡觉的时候都琢磨着云纹铜禁的事情,有时突然想起一个主意,立马从床上爬起来,拉着我就朝工作室赶……”云纹铜禁的修复是王长青老师有生以来修复的青铜器中,难度最大、时间最长的一项工作,自然也是功勋最为卓著、最值得他骄傲和自豪的一件事情。

  令人惊叹不已的铸造方法

  河南博物院的研究员汤文兴老师告诉我们,云纹铜禁最令人惊叹不已的是它的铸造方法,它采用的是先进的失蜡熔模铸造工艺。而20多年前,王长青老师修复云纹铜禁采用的也是这一方法。

  据《唐会要》记载,唐开元通宝年间,已开始使用这种技术,云纹铜禁的发现又将中国使用失蜡法的历史提前到2500年前的春秋时期,比欧洲要早1000多年。这一古老的工艺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直至现代工业仍在应用。云纹铜禁的出土,无疑向世人宣告,在使用失蜡法技术这一领域,古代的中原人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云纹铜禁是我国目前发现体积最大、时间最早的失蜡法铸件,是我国冶金史上的里程碑。

  但是,失蜡法在我国的起源和发展,历来众说纷纭,国外有些学者认为是由埃及或美索不达米亚传进来的,这个说法值得怀疑。国外有些学者认为,后来的喷气式飞机、轮船等先进交通工具都是采用失蜡法铸造,而中国的楚国时期就能采用这一方法实在令人匪夷所思。国外学者提出云纹铜禁并非失蜡法铸造的另一理由就是,失蜡法工艺必须在低温下使用,难道制造云纹铜禁只有在冬天进行?对此,汤文兴老师予以强烈反驳,称失蜡法是世界冶铸史上一项重大发明,其重要性可与火的发现相提并论,而将古代失蜡法引用于现在制造业,才带来熔模精密铸造的发展。汤文兴老师希望通过考古出土的实物进行认真研究,予以澄清。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