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冬天是暖冬,春天气温回升快。这不,郑州的公园里已是春花烂漫。 晚报记者 马健 图 |
| 这是一只北极白熊在浮冰之间跳跃的资料照片。多年来,环保组织一直警告说,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导致北极熊灭绝。 新华社发 |
|
□晚报记者 马燕 实习生 尹晓楠
昨日是第47个“世界气象日”,今年气象日的主题是“极地气象:认识全球影响”。气象专家表示,极地是全球气候环境的档案室,气候变化正在深刻影响极地地区,必须加强科学研究,保护人类的最后一块净土。气候变化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呢?记者昨日从河南省气象局得知,预计2007年3月至9月全省降水量接近常年略偏少,平均气温全省略偏高。
2006年,平均气温较高
省气候中心副主任王纪军介绍,2006年全省年平均气温较常年明显偏高,近50年来仅次于1998年,与1961年和1999年并列为次暖年。
2006年全省还出现了大雾、春季强寒潮、沙尘暴、高温酷热、暴雨、强对流天气发生频繁等气象灾害。春、夏、秋季气温偏高;年降水量比常年略偏少,其中冬季降水偏多,春、夏、秋季降水偏少,北中部的部分地区出现干旱;夏、秋、冬季日照偏少。仲春遭受强寒潮袭击,初夏出现持续高温天气,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发生频繁,部分地区遭受暴雨洪涝灾害。隆冬出现大范围暴雪天气。
2006年,气象灾害频繁
2006年1月2日至3日,全省出现大范围大雾天气,省内大部分高速公路关闭。新郑机场有50多个航班延误,5个航班取消,滞留旅客1000多人;1月27日至30日,持续的大雾天气造成河南电网10千伏以上线路跳闸133次;11月19日上午,大雾造成安林高速公路发生3辆大货车连环相撞的交通事故,5人当场死亡。气象灾害对人们生产生活造成重大影响。
王纪军认为,2006年气候条件及各种气象灾害对农作物、水资源、交通运输、电力供应及旅游业等方面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必须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
今年,预计降水偏少气温偏高
记者从河南省气象局获悉,预计2007年3月至9月全省降水量接近常年略偏少,平均气温全省略偏高。面对今年仍可能频繁出现的气象灾害,河南省气象台将开展水文气象、交通气象(公路交通、轨道交通、航运)、城市气象、健康气象、航空气象等专业气象预报警报服务。市级气象台将重点做好3小时内气象及相关灾害临近和短时预报警报等业务。
遏制气候变暖从节约做起
气象专家对记者说,每一个公民都应在日常生活中形成节约资源的习惯,构建节约型社会,努力为遏制气候变暖、减少气象灾害做贡献。
今年2月2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表的第四份气候变化评估报告指出,气候变暖已经是“毫无争议”的事实。从现在开始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的“最可能升高幅度”是1.8摄氏度至4摄氏度,而造成这一趋势的原因至少有90%的可能是人类活动。目前已有不少研究表明,气候变暖将加剧厄尔尼诺、干旱、洪水、热浪、雪崩、风暴、沙尘暴、森林火灾等发生的频率和强度。
IPCC的报告指出,从1750年开始,全球二氧化碳、甲烷以及氧化亚氮的含量一直以惊人的速度增加,目前已经远远超出工业革命前的水平。二氧化碳的增加主要是人类使用化石燃料所致,如石油、煤炭等。而二氧化碳是导致地球升温的主要温室气体之一。
“日常生活中,节约每一滴水、白天少开一小时电灯、少开一天汽车、多用些节能产品、冬夏节制使用空调等,这一个个微小的细节一旦形成全民的习惯,形成了绿色消费和环保的生活方式,那么我们就能够为遏制气候变暖做贡献。”这位专家说。
■相关新闻
南极出现的臭氧洞
有3个中国那么大
据新华社北京3月23日电 今年气象日的主题是“极地气象:认识全球影响”。气象专家表示,极地是全球气候环境的档案室,气候变化正在深刻影响极地地区。
气象观测发现,过去几十年,北极永久海冰在减少,冰川和冻土在融化;南极上空春季出现了臭氧洞,其面积最大时达2800万平方公里,差不多有3个中国那么大。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不久前发布的气候评估报告指出,如果全球平均增暖1.9摄氏度至4.6摄氏度持续千年的话,会最终导致格陵兰冰盖的完全融化,进而导致海平面升高约7米。更可怕的是,如果南极冰盖全部融化,全球海平面将升高60米,造成毁灭性的灾难。
另外,根据对在青藏高原上钻取的冰芯的研究分析,过去100年特别是近50年来,青藏高原气温明显上升,温室气体如甲烷、二氧化碳的浓度明显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