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3版:清明特刊
3  4  
PDF 版
呼唤绿色殡葬 倡导文明祭祀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打印】  

呼唤绿色殡葬 倡导文明祭祀

中原网  日期: 2007-03-26  来源: 郑州晚报  
  □晚报记者 唐善普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殡葬及祭祀在文明时尚与传统习俗的文化碰撞中边走边行,倡导文明殡葬祭祀、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行业的共识。而在市场不断发展与壮大中,郑州殡葬及陵园服务现状与社会需求又是怎样的呢?清明节到来之际,记者采访了相关部门负责人。

  传统与文明殡葬、祭祀的碰撞

  “受传统影响,中国人一向有‘死后要入土为安’的习俗,有些地方甚至还在殡葬中进行大操大办。”采访中,郑州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处处长李祖民说,我市这些年来一直在大力提倡殡葬改革,火化也已全面普及,2006年郑州包括6县市的火化率达到88.8%以上,取得了较好成绩。但“入土为安”造成死人与活人争土地的安葬方式仍存在,因此,在殡葬改革和倡导文明祭祀上仍要积极引导。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市民的迷信与不文明祭祀方式一直是陵园工作者头疼的事。烧香、烧纸、烧花圈和放炮等缅怀先人的方式,不但污染环境还时常有失火、烧伤等事件发生。“每年祭祀一过望着被毁坏的植被我们都很痛惜。其实市民完全可以换种文明方式代替,如献花等。”郑州青龙岗纪念园负责人张慧珍说。

  针对清明节前后祭祀活动多的现象,郑州市殡葬管理处主任杨虎表示,殡葬改革标志着社会文明的进步,探索文明祭祀新方式,引导群众摒弃陈规陋习,政府、陵园等要齐心协力,如政府组织宣传绿色殡葬好处;陵园引导和提倡多样化殡葬方式等。

  文明殡葬祭祀呼唤特色服务

  采访中,业内人员普遍认为,殡葬及陵园企业只有做出自己的特色,提供优质、完善服务,做好有形的产品品牌和无形的服务品牌才能很好地占有市场。

  “陵园的经营活动实际上是一种文化活动,经营者要用现代的文化理念和品牌战略来经营,使殡葬业的单一功能逐步向多功能多元化发展。”李祖民认为,陵园的服务理念要进一步人性化、社会化、规范化,推动了陵园经营向人文纪念公园的方向发展,这样陵园的发展之路才会越走越宽。郑州市殡仪馆馆长毕少钦认为,“殡仪馆的设计应当将送葬人的需要和感受作为第一目标,注重对人的关怀。”

  据杨虎介绍,目前郑州包括6县市都建有殡仪馆,公墓陵园16家(3家在建中),随着我市人口发展需要,将在城东建立一座殡葬服务中心,并把目前的殡仪馆整体迁到占地300多亩的城南郊,如顺利的话,年内将有望完成整体工程建设。“真正的走出去,不能光靠火化、卖墓地,只有拓宽服务领域,用文明的殡葬理念取代落后的传统观念,用生态的殡葬方式取代封建的丧葬习俗,是时代要求的呼唤,也是大多数人的要求。”杨虎说。

  经营市场化与规范的矛盾

  随着《殡葬管理条例》的颁布、贯彻、落实,殡葬管理步入了法制化轨道。但陵园在环境、宣传中的恶性竞争、服务不到位等问题依然存在。“陵园有大小,但要诚信经营,不能采取欺骗方式诱导消费者,要实事求是宣传,让消费者自己选择。”杨虎说,经营者不要只把陵园作为一个产品销售来做,而是当作服务来做,尽快融入市场,让两个世界的人在我们这里都能得到满意服务。

  针对郑州目前存在的少量非法运尸车、炒买炒卖墓穴、非法土葬、服务乱收费等违法行为,李祖民表示,随着我市对殡葬改革宣传和实施的深入,个别单位和个人盯上了运尸行当。私自改装的“运尸车”,车况差,容易导致疾病传播、污染环境,更为严重的是,有些车在半道加价和服务不周到,给丧者家属造成更大的心理伤害,严重扰乱了殡葬市场的正常秩序。因此一定要严厉打击,追究责任。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