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5版:郑周刊*互动
3  4  
PDF 版
放飞风筝 放飞快乐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打印】  

放飞风筝 放飞快乐
——记风筝玩家张金炼
中原网  日期: 2007-04-04  来源: 郑州晚报  
“担担燕”风筝是一个朋友赠送的

制作风筝也是一大乐趣

他制作的风筝五花八门,形神兼备

放飞包公风筝

活灵活现的盘鹰

  使用鱼竿改制的线轴放双鱼风筝,就好像是从天上钓下了鱼
  风筝在中国有2000多年的历史,但“风筝”一词的出现是在宋代以后的事情。风筝是我国一种极具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南方叫鹞,北方叫鸢,原是皇宫里的游戏,后来逐渐成为了民间的玩意儿。随着风筝爱好者越来越多,制作、收藏风筝也成为一种盛行。

  在天安门广场与风筝结缘

  一个春日的下午,在农业路与嵩山路交叉口向北不远处的五龙口,污水处理厂的那片空地上热闹非凡,放风筝的,看风筝的,玩耍的,形成熙熙攘攘的人流。花花绿绿的风筝里,一个金黄色的双鱼风筝格外抢眼,蓝天白云之下,那迎风飘舞的风筝真好像是两条活了起来的鱼,它们时而上下追逐,时而向上跃起,看得人心旷神怡。

  顺着线寻找放风筝的人,发现是一位老者,老人精神矍铄,满面红光。令人惊讶的是,老人手中使用的放风筝的工具不是我们平日所见的线轴,而是一个经过改进的鱼竿,鱼竿上圆盘的引线随着老人的操作收放自如,线那端的双鱼畅游蓝天,仿佛是老人从天上钓来了鱼。

  老人叫张金炼,足球运动员出身,从1960年开始他就经常代表河南参加许多重大比赛,1970年被分配到郑州市第二砂轮厂,成为一名负责供应的企业干部。67岁的张金炼从小就喜欢玩风筝,但真正被风筝震撼还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

  有一次张金炼到北京出差,看到天安门广场有不少人在放风筝。当时一个中年男子亮出了一个盘鹰风筝。张金炼在人群中看入了迷,他从来不曾想到,一个普普通通的玩意儿竟能玩得如此神奇。回来后他买了《风筝的制作与放飞》等专业书籍,张金炼的人生从此变得丰富多彩。

  焦作广场放飞“大龙”技惊四座

  自从迷上了风筝,张金炼开始变得非常耐心细致。风筝讲究四艺,扎、糊、绘、放,其中前三样讲的都是制作风筝的工艺,每一步都很有讲究的。而想真正做好风筝,要具备美术基础,要懂得空气动力学和仿生学,要心灵手巧,当然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风筝制作者,还要不断创新。

  很多东西张金炼都不会,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出于热爱,他不懂就问,刻苦练习,终于把一根根竹篾和一片片花布也变成了活灵活现的鹰、蝉、鱼、龙、蜻蜓……

  1993年,张金炼到焦作办事,出发前他带上了自己刚刚做好的一件得意之作——大龙风筝,这条龙有40多米长,龙头威武,龙身空灵,精描细画,栩栩如生。办完了公事之后,张金炼便拿着自己的大龙风筝找到一个比较开阔的广场,准备放飞。这个奇异的风筝刚安装好,周围就已经围满了看稀罕的人。这么长、这么漂亮的风筝能放起来吗?能放多高啊?

  在怀疑的视线中,随着张金炼的指挥,大龙扶摇直上,如同腾云驾雾,兴风作浪,简直威风八面。先前不相信大龙风筝能飞起来并且能飞得高的人们折服了,从旁边经过的行人也迈不动了步子,于是人越聚越多,广场上的人挤得水泄不通。张金炼见人实在太多了,担心出事,准备收起不放了,但正看得起劲的人们不答应。

  这件事令张金炼引以为豪,也更加激发了他制作风筝、做好风筝的热情和信心。他不仅在制作工艺和材料上大胆创新,精益求精,表现的题材和内容也越来越广泛。下山的斑斓猛虎、神秘的多宝葫芦、闹天宫的齐天大圣、下陈州的铁面包公……每一件都堪称集观赏价值和放飞功能于一体的艺术品。

  醉心其中乐趣无穷

  风筝是一项群众基础很强的民间体育活动,但在郑州市起步较晚,水平不高,远远不如邻近的开封。张金炼一段时间曾担任郑州市文联民间文艺联合会下属的风筝协会的主要负责人,他积极地倡导风筝运动,走出去,请进来,为提高郑州市的风筝水平不遗余力。上世纪80年代他曾经率队参加在连云港举行的全国风筝邀请赛,虽然没有取得名次,但开阔了眼界,明白了差距,知道了努力的方向。1997年,在洛阳市举行的第十届风筝比赛上,他率队夺得了第四名。

  当然,风筝的主要功能还是娱乐。“现在,我们已经很少参加比赛了,风筝更多地成为一种体育休闲文化。在田野间牵线奔跑,让风筝随风逐云,让所有的烦恼和不快荡然无存,只留下欢乐和健康,这才是我们现在大力倡导的。”已经不在风筝协会任职的张金炼似乎更加懂得了风筝的精髓,现在,他越来越享受风筝带来的欢乐。

  放风筝还使张金炼广交朋友,他制作好的风筝常常慷慨地赠给知音,而他喜欢上的风筝,玩友们也会毫无保留地传授制作方法,赠给他实物留念。张金炼最喜欢的一个风筝“担担燕”就是开封的一个玩友赠送的。这个风筝制作工艺比较复杂,也是对方的心爱之物,但看到张金炼对风筝的痴迷和对玩友的热忱,对方二话不说就交到了他手里。这个风筝串好了是两只燕子在一个担子上,放起来你上我下,摇摇晃晃,情趣十足。每次放飞它时,张金炼都沉浸在浓浓的友情之中。

  张金炼在风筝上投入很多精力和财力,1990年代表郑州去大连比赛时,他就曾花380元买了一个很罕见的降落伞风筝,以便交流学习。令人欣慰的是,这是他唯一一个买来的风筝。这之后他所有的风筝都是自己亲手制作。目前,他正在制作一个四五十米长、由88个京剧脸谱构成龙身的大龙风筝,而且要保证成功放飞。这是他对自己制作水平提出的又一次挑战。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