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04版:郑周刊*悦读
3  4  
PDF 版
白瓷 唐三彩的源头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打印】  

白瓷 唐三彩的源头

中原网  日期: 2007-04-07  来源: 郑州晚报  
  白瓷绿彩刻花莲瓣纹四系罐
  白瓷绿彩长颈瓶
  □晚报记者 曹继慧

  实习生 薛峰 通讯员 刘璐

  白瓷在我国瓷器中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瓷种,仅次于青瓷,在瓷器的发展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有业内人士形象地比喻说:“画画肯定需要白纸吧,白瓷就相当于白纸的作用,有了白纸才能在上面作画、涂鸦,白瓷的出现为后来彩瓷乃至唐三彩的出现奠定实物基础。”今天我们就为大家介绍两件白瓷的代表性物件,其一为范粹墓出土的白瓷绿彩长颈瓶,另一件为李云墓出土的白瓷绿彩刻花莲瓣纹四系罐。

  白瓷的诞生

  是陶瓷史上的一大进步

  众所周知,唐三彩是一种盛行于唐代的陶器,以造型生动逼真、色泽艳丽和富有生活气息而著称。唐三彩的生产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它吸取了中国国画、雕塑等工艺美术的特点,采用堆贴、刻画等形式的装饰图案,线条粗犷有力,色彩自然协调,成为我国古代陶器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可是唐三彩出现的首要条件是什么,却极少有人能答得上来,河南博物院的专家为我们解答了这个问题,那就是白瓷的诞生。

  所谓白瓷,就是以含铁量低的瓷坯,施以纯净的透明釉烧制而成的瓷器。白瓷是人们喜爱的一个品种,它一般是指瓷胎为白色、表面为透明釉的瓷器,虽然看上去没有斑斓的花纹和艳丽的色彩,但在朴实无华中展示给人们的是自然天成的美。正是由于白瓷的出现,才为青花瓷和色彩缤纷的彩瓷开辟了道路,才有了后来闻名世界的唐三彩。

  在我国早期的瓷器制作中,工匠们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积累发现青瓷和白瓷的主要区别在于原料中含铁量的多少。于是,工匠们摸索出了分离铁的技术,既而发明了白瓷。白瓷的出现是陶瓷史上的一个巨大进步,并为青花、五彩、斗彩、粉彩等各色彩瓷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考古发现

  证明白瓷起源于北齐

  1971年,河南的考古工作者在一次考古发现中,发掘出位于安阳的北齐武平六年(公元575年)的范粹墓,墓中随葬品丰富,有瓷器13件,陶俑67件。瓷器中4件黄釉扁壶最为引人注目,扁壶器身两面各模印乐舞图一幅,中间一人腾足起舞,两边四人伴奏。这是中国西北地区乐舞的图像,结构严谨,人物逼真,与扁壶别具一格的形制、釉色相配合,格调协调统一,是不可多得的瓷艺珍品。另外,该墓中出土较多的还有白釉瓷器,是中国白瓷的创烧之作,其中3件白釉长颈瓶圆腹平底,瓶肩至底部于乳白色透明釉上施以翠绿色彩釉,色彩明亮,施釉均匀。这些彩釉器物的挂釉作法和唐三彩工艺相似,显示了它们与唐三彩之间的内在联系。

  与范粹墓中的白瓷绿彩长颈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在1958年河南省濮阳李云墓中出土的白瓷绿彩刻花莲瓣纹四系罐。这件白瓷作品高24cm,口径8.7cm,直口微敛,肩部塑有四系,器腹部饰以莲花,上施米黄色釉,口沿至腹部垂挂着六条艳丽夺目的绿彩。

  白瓷发展史上最有力的两样物证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烧制瓷器的国家,河南则是中国最早烧制瓷器的地区。河南地处华夏腹地,是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悠久的历史给这里留下了大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早在三千多年前,河南就已经烧制瓷器。河南博物院所藏郑州商城出土的原始青瓷,是我国目前所见最早的瓷器,被誉为瓷器的鼻祖,这种原始青瓷经过西周和东周时期的不断发展,到汉代时已完全成熟。魏晋南北朝时期,制瓷业得到迅速发展,其重要的历史过程都能在河南博物院的藏品中得到反映。特别需要提出的是,在陶瓷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白瓷,毫不例外也是在河南发现的。目前,白瓷发展史上最有力的两样物证白瓷绿彩长颈瓶和白瓷绿彩刻花莲瓣纹四系罐都保存在河南博物院,它们的出土再次证明了作为文物大省的河南的博大精深。

  至于这两件白瓷器物在当时的用途,一时还是没有定论。据河南博物院的柳恒科长介绍,早期瓷器多以实用性为主,如碗、盘、杯、罐、壶、瓶、盒等,多为日常用品,陈设品较少。

  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1959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河南安阳发掘的隋开皇十五年(公元595年)张盛墓,也出土了一批白瓷。这种白瓷虽然还带有若干青瓷的特征,但较之以前的白瓷要好得多,胎釉中的含铁量较以前减少,烧成温度有所提高,施釉技术也有改进,从而增加了器物的白度与坚硬度。瓷器的造型也较以前大为丰富,表明器物成型技术有明显的提高。

  从陶器向瓷器的质变,标志之一就是在瓷胎上施釉。自商代出现原始瓷以来,淡绿色的青釉一直占据瓷釉的主流。这种玻璃质的透明釉经过2000余年的不断发展,质地越来越纯净,色彩也越来越青翠。到了唐代,中国东部的浙江省越窑烧制的青瓷器,已经称得上炉火纯青了。

  大约在公元6世纪的北朝时期,开始出现了白釉的瓷器。起初的白瓷釉并不纯净,釉色中泛有青灰。直到唐代,中国北部河北省的邢窑才烧造出如银似雪的白瓷,真正出现了一个可以与长期独霸“瓷坛”的青瓷相抗衡的瓷器新品种。这个时期,以越窑为代表的南方窑场主要烧造青瓷产品,而以邢窑为中心的北方窑场则擅长烧制白瓷。“南青北白”两大色彩,正是当时中国瓷器生产局面的形象概括。

  白瓷的出现,为中国陶瓷工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如果没有打下白瓷的技术基础,那么后代盛行的青花瓷、釉里红瓷、五彩瓷和粉彩瓷等彩瓷器也就无从谈起了。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