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州文庙外的牌坊 |
| 郑州文庙内保存完好的历代台基 |
| 郑州文庙 |
| 郑州文庙外的石门 |
|
文庙,众所周知就是祭祀孔子的庙宇,在中国无处不有。郑州文庙曾是郑州历史最久、占地最广、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但历史上几经战乱,烈火焚烧,昔日的繁华之所、礼教圣地几乎荡然无存,以至于很多郑州人都不知道在东大街上还有这样一座大庙。
修葺一新的文庙
2007年2月17日农历大年三十深夜,郑州文庙内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当除夕的一刻来临时,市领导和市民代表们一起敲响了庙门口的大铜钟,迎接新年的来临。
当越来越多的城市陆续开始在古老的庙宇寺院以敲钟的方式祈福迎新后,郑州人终于也有了这样一个颇为合适的地方来进行一年之中最为重要的仪式。
自古以来,文庙一直都是一座城市尊儒崇文的所在,也是祭祀圣贤、传习礼仪、讲解经籍、议论文艺的地方。所以凡是通都大邑,都有文庙。郑州文庙的建设始于东汉明帝永平三年(公元58年~75年),规模宏大,布局严谨,有殿宇庙亭200余间,约占地5万平方米,然而后来因为火灾而倾毁无存。元顺帝至正年(公元1366年)曾仿原貌重建,明清各代又经历反复重修,一直是郑州敬儒祭孔的圣地。到了近代,由于战火和人为破坏,文庙变得破败不堪。
解放后,文庙几经修建,1963年6月被列入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修葺一新的文庙对外开放,成为东大街一大亮点。
文庙大门外处处玄妙
走近位于东大街东段的文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宽阔的广场,在广场的南端,东西分别立着全木结构的牌坊,血红坊柱,五色漆就坊顶,东边上书“金声坊”,西边上书“玉振坊”,意为金钟玉磬,象征着儒家礼乐教育的独特观念。另外,古代音乐必须是以钟声开头,以击磬结尾,包含着孔子的思想像一首音乐一样有头有尾、尽善尽美的意思。
站立在金声坊、玉振坊之间,向北是一座更加宏伟的全汉白玉的牌坊,上书“棂星门”,古人认为天上有棂星,文庙建棂星门示意尊孔如尊天的含义。
在棂星门前方,是一两个半圆形的水池,四周围是汉白玉栏杆,水池中间顺南北走向跨越一座汉白玉的拱桥。这两个半圆形的水池称为“泮池”,原是孔子及学生们休息的地方。古代生员入学称为“入泮”,要举行入泮仪式,而池上的拱桥称为“状元桥”。
再往前走就是文庙的入口——大成门,大成门两侧分别是乡贤祠和名宦祠,供奉着郑州历史上的名臣显宦。进入大门,东侧则有一座巨大的铜钟。
大成殿让人叹为观止
进入大门,映入眼帘的大成殿着实让人叹为观止,感慨它规模的宏大和建筑艺术的高超。大殿高15.7米,如果算上地下的高度,足足有20多米。鲜红的柱子,枣红色的大门、阁窗、殿墙,殿脊是精美的“二龙戏珠”、“凤穿牡丹”等浮雕,生动异常,屋顶绿琉璃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梁架椽柱接合紧凑,各个部件错落有致。远远望去,大成殿巍峨雄伟,金碧辉煌,真可与天宫相媲美了。
进入殿内,雕梁画栋,漆金的飞龙在各处盘绕,诉说着孔子尊比天子的崇高地位。大殿中间,至圣孔子端坐在巨大的神龛之内,身着龙袍,头戴帝冕,黑须肥鼻圆眼阔额,庄重威仪,“万世师表”之相十足。孔子两侧,分别是“四配”(孟子、曾子、颜子、子思),两侧“四配”之后又是“十二哲”(除宋儒朱熹外均为孔子弟子),尊卑有序,先后有别,突出表现了儒家的纲常伦序观念。
孔子的地位很高,官升帝君,被称为文帝。大成殿唐代称为“文宣王殿”,“大成”二字是宋徽宗取《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而来,赞扬孔子集古圣贤之大成,下昭更“文宣王殿”为“大成殿”,文庙是简称,因为唐玄宗御封孔子为“文宣王”,因此称孔庙为文宣王庙,又简称文庙。明清以来,科举考试均在文庙举行,因此文庙也叫学宫。
大成殿左侧为碑廊,立着年代久远的古碑,其中非常珍贵的有乾隆皇帝御制的《平定回部告成大学碑记》,康熙年间大学士张玉书题写的《至圣先师孔子赞》等。
大成殿的后面,是更加巍峨的尊经阁,高有二三十米,全木制结构,有上下两层。它是文庙建筑群中仅次于大成殿的一座建筑,历史上堪称“儒学书院藏书楼”。历史上,文庙和教育始终紧密相连,往往是“因庙设学,庙学合一”,其布局有“左庙右学”、“右庙左学”、“前庙后学”3种形式。郑州文庙恰好是“前庙后学”。现在的尊经阁是举办学术会议、高层次学术论坛的地方。
大成殿和尊经阁两侧是长长的厢房,大成殿两侧的厢房内陈列着去年面向社会各界征集而来的书画作品,表达着对孔子的尊崇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从大量作品中挑选出的200多幅精品,将作为文庙的长期收藏,成为文庙的组成部分。
国学讲堂也在文庙落户
自古以来,文庙就是社会文化中心的象征,郑州文庙的政治地位和作用也是如此。过去每年春秋两季,历代郑州地方政府都要按照皇朝规定的礼仪,在文庙举行规模宏大的祭孔大典,尤其是9月28日孔子生日这一天,地方官员、学子都要在此举行三拜九叩大礼,焚香祭拜,祭奠这位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2006年9月28日,孔子2557周年诞辰日,文庙内举行了大型祭拜孔子典礼,同时郑州文庙、河南少年先锋学校联合开办的国学大才班、国学讲堂也在此落户。在文庙内正式开设国学讲堂,恢复文庙的传统教育功能,从而实现“前庙后学”,这在内地应该还是第一家。
置身文庙,听着少年们诵读国学经典的朗朗读书声,欣赏着传统民间艺术的精彩展示,凝望着那些历代的石碑砖墙,新修的楼台殿阁,仿佛时光倒流,历史重演。可一出庙门,门外便是车水马龙、商铺林立的东西大街,现代化的建筑,快节奏的生活,都市喧嚣,滚滚红尘。
表面看来,文庙内的清静淡雅、厚重平和与文庙外的争分夺秒、日新月异似乎格格不入,但这不正是体现了一个正在发展中的古老城市的包容?保存我们民族中最优秀的东西并加以弘扬,同时又吸纳世界上最先进的东西为我所用。正如那位进入文庙的郑州大学外教告诉我的那样:你们中国的传统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希望你们加入国际大合唱的同时,不要忘记你们自己老祖先的《三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