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2版:深度
3  4  
PDF 版
“讲正气、树新风”突显政府活力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打印】  

“讲正气、树新风”突显政府活力

中原网  日期: 2007-04-10  来源: 郑州晚报  
  作风的转变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率 晚报记者 王梓 图
  窗口行业的服务意识对外界的影响尤其深远 晚报记者 王梓 图
  □晚报记者 王杰

  实习生 宋会平 田栋梁

  核心提示

  目前在郑州全面开展的“讲正气、树新风”活动,蕴涵着高层领导希望转变干部作风的迫切愿望。那些抱着走形式心态的机关干部会发现,他们正陷入庞大的舆论压力之中,除了城市发展所需要的责任意识外,还有来自群众要求作风转变的压力。

  政府效能和政府公信力

  2007年3月29日,郑州市政府公布了一份针对政府网站的绩效评估报告。这份报告显示,在郑州所属12个县(市)、区政府网站中,平均绩效是66分,刚刚及格。其中,46个主要部门网站有两个网站打不开;33个非主要部门网站中有1个打不开,还有4个没有网站。

  据介绍,此次综合评估是由郑州市政府委托第三方进行的,以保证公平、公正。评估机构发现政府网站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政务公开的时效性不及时、深度还不够”、“形象工程”多、“花架子”等。另外,这些网站给市民提供的在线服务太少。

  4月4日上午9时50分,记者试着搜索郑州市所属57个局、委和办公室的网络信息,发现大部分都有网站和链接在政府网站的页面介绍,不过,除了有网站的外,那些与政府网站链接的局、委的网站页面介绍,全都没有显示联系电话和办公地址。一家2004年开通的网站,最新的文章是2004年9月的。另外一家网站下面的电话还是7位数。这种情况印证了此前郑州市政府纠风办效能评估提到的“有些网站几年不更新”的说法。

  在郑州市政效能监察办公室有关人士看来,这是干部队伍的现代服务意识不强造成的。而这些,也是郑州高层领导最为重视并希望整改的。

  早在2007年2月27日,中共郑州市纪律检查委员会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的时候,郑州纪委书记王璋就指出,个别地方、个别领导干部身上存在诚信缺失症、思想浮躁症、服务冷漠症、效率低下症等,群众称之为“八病”缠身。

  出席此次会议的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王文超,对机关干部作风和个人情调存在的问题更是直言不讳:“一些干部传播不健康和低俗的手机短信,影响情趣,腐蚀思想,怎么能给人以‘正气、正派’的印象?”

  2007年3月21日,王文超再度要求,对干部作风中存在的脱离群众、效率低下、心浮气躁、独断专行、以权谋私等几个方面的问题要着力解决。

  有关人士透露,这些问题涵盖了作风整改的主要问题。目前有一些干部,“安安稳稳占位子,忙忙碌碌做样子,疲疲沓沓混日子,有好事就争,遇到矛盾就躲,干工作能拖就拖,得罪人的事不干”。而且“不分场合,逢酒必喝,逢请必到,无论什么酒桌都敢坐,无论什么人都敢交,喝多了什么事情都敢做”。

  至于工作纪律上,也存在不少被干部忽视的现象,比如,上班玩电脑游戏,在网上看电影、看小说,瞎侃胡聊等。

  “这样一来,必定会影响政府的绩效,使政府在群众中的公信力减弱。”

  

  “讲正气、树新风”突显张力

  实际上,仔细梳理目前郑州上下进行的“作风整顿”,会发现这次活动并不是刚刚开始的。郑州市“讲正气、树新风”主题教育活动宣传组负责人透露:“以往就在推行,只不过不像这次这么集中和突显张力。”

  从郑州市政效能监察办公室传出的消息说,自2005年6月14日起,郑州市就开始在所有机关工作人员当中实行效能告诫制度,“对工作促进非常明显”。

  有关人员告诉记者,已经运行22年的郑州市长热线,成为反映干部务实作风的晴雨表。据介绍,作为郑州市民向市政府反映问题的集中处理中心——郑州市长热线从1985年2月18日开通至今,经历了5任市长,累计接听67万多个群众来电。“群众反映的问题,基本上都有回音,有些是困扰群众生活多年的,很快也都解决了。”

  曾经拨打过12345市长热线的市民王辉告诉记者,它像是市民与政府的“连心桥”,至少大家反映问题的渠道是畅通的。

  不过,“有些问题非得等市长热线出面解决,也难免让人质疑一些机关工作人员存在着官僚作风,缺乏服务意识。”郑州市委党校哲学科社教研室主任杨小明说:“如果你去一个单位办事,底下的工作人员恶言相向,那么给人们留下坏印象的是整个单位和部门,这是得不偿失的。”

  所以,此次“讲正气、树新风”主题教育活动从领导干部开始,就是希望他们能首先转变观念,只有他们意识到了,下面执行的人才能体现应有的作风。4月2日,河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光春要求在各级党组织和干部中间深入开展“讲正气、树新风”活动,其中也蕴涵着高层领导希望转变干部作风的迫切愿望。

  

  一次街头执法的转变

  人们有理由相信,教育的确能起到一些警醒作用。

  4月2日下午,郑州市政法委副书记牛扶芬带机关干部,前往郑州市监狱,听两名被捕前都是国家公职人员的在押犯演讲。一位干部称:“内心受到很大触动,干部的精神空虚是可怕的。”

  郑州市委党校哲学科社教研室主任杨小明说:“通过查、摆问题,警醒教育,思想上有压力,转变是不自觉的。”

  一个明显的事例,是一次现场执法的转变。4月4日下午4点20分左右,在紫荆山路和东里路交叉口西侧的公交车站牌后面,一对夫妇正在卖菠萝,突然有人冲他们喊了一声,“城管来了”。夫妇俩拉起车子就往北跑,刚到路口,几个穿执法局制服的人堵住了他们。但是,之前那种大吵大闹、东西被一股脑儿扔进车厢的情形并没有出现,执法局的人让夫妇俩把车子上的菠萝搬下来,然后一边开罚单一边告诉他们:“擅自在马路上摆设摊点是要处罚的,你可以打这上面的电话,到郑州市执法局领你的车子。”

  被处罚的小商贩叫钱中欣,他红着脸一言不发,看妻子把水果刀和菠萝都收拾好,在罚单上签上自己的名字。

  等执法局的车队走远了,几个行人在钱中欣身边小声地说:“这样温和的执法倒是很难得。”

  在市民看来,这已经是了不起的转变了。杨小明说,郑州从上到下正在进行的“讲正气、树新风”功不可没,“这个活动,给文明执法奠定了基础”。

  

  远离形式主义的心态

  不过,对于这场主题教育活动,民间也有人担心,其中难免有一些干部抱有走形式的心态。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王贵秀认为:老百姓担心流于形式,说明真的应该重视了。反过来说,这种疑问会促进干部寻求突破。

  “那些抱着走形式心态的机关干部会发现,他们正陷入庞大的舆论压力之中,除了城市发展所需要的责任意识外,还有来自群众要求作风转变的压力。”

  人们能够留意到的事实是,这些年郑州正涌现很多类似“自制路标指路”的市民,以及帮贫济困的热心群体。

  网友评论说,“这些典型显现出了郑州健康向上的风气”。

  而另一方面,舆论也关注到,政府在树立新风貌的同时,也在推进处罚力度。日前有消息说,按照省发改委的部署,郑州市发改委开始着手整顿办公楼建设讲排场、比阔气的奢侈浪费现象。一旦发现不顾实际财力,超规模、超标准兴建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将给予严惩。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