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王 杰
实习生 宋会平 田栋梁
因为一次热心肠,废品收购站的老板郑振松无意中给郊县一个职能部门带来了难堪。
在316省道郑州至新密20多公里的地方,郑振松的收购站附近,有一个三岔路口,一条通往新密市岳村镇政府,一条通往郑州,原来没有路标,往郑州去的司机很容易摸错方向。三年前,郑振松向当地公路局建议设立路标,却一直没得到回应。今年2月底,他找到一张铁皮,刷上蓝漆,在上面制作了地名、箭头等标志,然后把它竖到三岔路口。不料主管部门却说他是乱设公路标志,要对他进行罚款。后来媒体介入,公路部门迅速制作了一块新标牌,替代了郑振松自制的路标。
4月3日,这个没有受到任何处罚的老板告诉记者,“拖了两三年的事情一下子解决了,很高兴”,觉得“公路部门整改效率很高”。
不过,这场“私设路标风波”中暴露的问题,却使上级主管部门警醒。郑州市政府有关人士态度鲜明地表示,“私设路标事件”折射出的是某些职能部门的衙门作风。
分析人士据此认为,这件事可以被视为郑州市委、市政府3月21日推行“干部整风”的契机,而且从目前的声势来看,并不仅仅是整顿衙门作风那么简单。
果然,一周之后,郑州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杨丽萍就向外界透露:今年,政府部门将组织有普通市民参与的暗访活动,针对办事效率、服务质量、工作程序、依法行政等情况,对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部门和岗位进行监督检查,并且重点查处不作为、慢作为。
随后的3月28日至30日,郑州市“讲正气、树新风”督导小组在对18个单位的明察暗访中发现,风气的确在悄悄改变,很少看到有人上班的时候聊天和玩游戏。郑州市工商局特种分局的一位女士坦言,“除了持续的教育引起人的重视外,现实的压力也正逼迫干部自觉转变作风。”
在中部城市中,郑州这些年的经济发展很快,这无疑对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窗口行业,一举一动都关乎郑州的投资形象,几乎由不得你不注意”。
而在专家看来,无论是被动的还是主动的,干部作风的转变,折射出的是服务型政府的新面貌。而这些,正是和谐社会需要的,也跟良好的社会风气息息相关。更重要的是,它凸显出了郑州自觉担当中部龙头城市的责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