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03版:郑周刊*悦读
3  4  
PDF 版
七璜联珠组玉佩 非同一般的身世之谜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打印】  

七璜联珠组玉佩 非同一般的身世之谜

中原网  日期: 2007-04-14  来源: 郑州晚报  
  周代王侯的玉佩应该是什么模样?

  □晚报记者 曹继慧 通讯员 林晓萍

  现代的时尚男女穿衣,很注重佩饰的搭配,戴上一条项链,也成了点睛之笔,整套衣服变得鲜活灵动起来。河南名模马艳丽就曾说过:品位在于细节。这个道理我们的古代先民似乎也早已懂得,不过他们那时候的主要佩饰以玉为主,一个人所佩戴的玉佩结构越复杂、长度越长,就显示此人愈有品位,身份地位愈高。上世纪90年代三门峡虢国墓地出土的七璜联珠组玉佩就充分证明了这一观点。

  巧夺天工的制作震惊世界

  玉在中国人的词汇中,总是被赋予最美好的象征,古代先民把玉视为一种有灵性的物品。正因为玉有着种种美好的含义,佩玉也成了君子规范道德、约束行为的标志,上自天子,下至庶民都以佩玉为时尚,把玉当做修身的标准,有“君子无故玉不离身”的说法。但到了周代的时候,君王和贵族却赋予了玉另一种理性的崇敬,把它们当做王朝森严等级的象征物。河南博物院的专家介绍说,当时玉佩的组合和长度都有着严格的规定,但我们并不知道周代王侯的玉佩应该是什么模样,直到三门峡虢国墓发掘之后,这个谜团才得以解开。

  在豫西三门峡,在黄河岸边的漠漠黄土中,这里隐藏着一个王朝的秘密。1990年,三门峡虢国墓地的发现,揭开了西周末年一代虢国君主神秘的面纱。几千件玉器的出土以其精美绝伦的工艺和巧夺天工的制作震惊世界,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最先发掘的是一座长方形竖穴墓,墓壁以青灰色涂料处理,平整光洁。揭开棺盖的一瞬间,在场的人们都惊呆了,已炭化了的毛毡下露出密密麻麻令人眼花缭乱的玉器,玉器覆盖着已经腐朽了的人体骨骼。在墓主人的颈部有两组玉佩饰,头部叠压三层玉器,面部覆有五官及须发齐备的玉片组成的面罩,胸部有玉戈,连脚趾间都分别夹有玉,充分展示了先民生前佩玉,死后随葬的丧葬习俗。当然,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组挂于墓主人颈部的七璜联珠玉佩饰。

  玉佩主体是由小到大依次递增的玉璜,玉璜两侧由对称的108颗浅蓝色菱形料珠、117颗红色玛瑙管形珠和20个红色圆形玛瑙管连缀而成,下方与一组玉管和玛瑙珠组成的项饰相连,挂于颈部,经胸腹垂于膝下。七件玉璜上均有阴线刻画形态各异的龙纹和人龙合体纹,刀法娴熟,线条流畅,每件玉璜的雕刻都可称极尽巧思。这组以青白色玉璜为主体,以红、蓝两色管珠点缀其间的玉佩缤纷绚丽,夺人眼目,是目前所能见到的周代玉佩中形制与连缀方式最为规范完备的七璜联珠组玉佩。

  谁能拥有如此奢华的陪葬品

  在礼乐制兴盛的周代,谁能拥有如此奢华的陪葬品呢?河南博物院的讲解员陈丽新告诉我们,周代玉的佩戴和当时国之重器青铜鼎的铸造基本一致。按照周礼,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卿大夫五鼎四簋、元士三鼎二簋。照此推断,这组七璜联珠组玉佩的主人应该是位诸侯。果不其然,专家很快得出结论,墓主人正是虢国一代君王虢季之墓。

  此次发掘的虢国墓葬群有3座墓葬出土组玉佩;1992年山西晋侯墓葬群中有7座墓葬出土组玉佩;西安张家坡墓葬群有一座墓葬出土组玉佩,经考证其主人都为王侯一级的贵族。而上世纪50年代三门峡虢国南部墓地发掘的234座墓葬无此类玉佩出土。究其原因,是墓主人身份太低。可见佩戴多璜组玉佩是一种身份的标志,一般人无权享用。

  陈丽新介绍说,凡由两件或两件以上玉器(件)组合成的玉佩都可称为“组佩”,其结构特点是以玉璜为主体,间配以其他小件玉饰。三门峡虢国墓地作为西周晚期墓葬的代表,两次发掘共出土组玉佩44件(组),其中大型组玉佩仅3套,这其中包括虢季夫人墓出土的五璜联珠组玉佩等。

  大型的、结构繁复的组佩,不仅是作为修身立志的道德标准,而且是贵族们表示身份、地位及权势的佩饰。从发掘情况看,墓主人的身份、地位越高者,其所佩组佩的结构越复杂,长度越长。对于我们来说,长及膝下的玉佩有碍行动,而周代贵族则以步态标榜身份。身份越高,步子越小,走得越慢,越是显得气派出众。长长的玉佩随风而动清脆悠扬的声音与礼乐和谐,又如君子始终恪守礼法。

  佩玉之制绵延数千年

  在盛大的礼仪活动中,君王要佩戴上这组庄严的玉佩,有节制地迈着方步,通过这样一种神圣的仪式感来感染在场的每一个人。河南博物院的专家告诉我们,周代的祭祀活动要使用专门的6种礼玉,称之为“六瑞”,它们分别是玉璧、玉琮、玉圭、玉璜、玉琥等。这6种被称为“瑞”的玉器已经不再仅仅是一种器物,它们被赋予了礼的规范,专门用来祭拜天地四方。

  汉代以后,组玉佩作为官方与贵族的礼物服饰延续下来。史书记载,东汉明帝戴白玉联璜大佩,晋代天子戴白玉垂珠大佩,唐代天子百官皆佩玉,宋代帝王佩玉形式与等级有严格规定,明代帝王佩三环相连的五组玉佩,玉饰相触,铿锵有声,风度俨然。作为中国文化中特有的现象,佩玉之制绵延数千年。乃至今日,我们仍收藏和佩戴玉饰,成为中华文明独特的物质标徽,上起石器时代,下至明清,构架起8000年文明发展的历程。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