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5版:郑周刊*深度
3  4  
PDF 版
刘立新:铺路工30岁圆大学梦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打印】  
他参与过金水河工程 二七纪念塔改修也有他的汗水
刘立新:铺路工30岁圆大学梦

中原网  日期: 2007-04-17  来源: 郑州晚报  
  刘立新,1947年出生,在当了13年铺路工后于1977年参加高考,被郑州工学院土木工程系录取,现为郑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晚报记者 张勤 见习记者 张竞/文 晚报记者 张翼飞/图

  优秀高中生无缘高考

  1947年10月,刘立新在北京出生,初中高中都在北京上的,学习成绩优异,还是北京市优秀高中生数学小组30名成员之一,是华罗庚亲自选出来的。

  1964年,刘立新高中毕业,尽管学习成绩优秀,却无缘高考。“我的出身太复杂。”刘立新说,因为“政审”不合格不能参加高考,他被排斥在大学校门之外。第二年,因为父母被调到河南工作,从来没离开过家的刘立新也随着来到河南,就这样在郑州安家落户了。

  铺路13年走遍郑州

  刘立新随父母来郑州时才17岁,既然进不了大学,他就开始找工作,但几次招工都因为“政审”不合格被退回。有一次招收铺路工,由于这个工种对政审要求不严,刘立新终于有了工作。

  做铺路工,这一铺就是13年。“那个时候真是苦,整天和砂石、沥青、水泥打交道,卖大力流大汗。”回忆起过去的日子,刘教授万分感慨,“苦是苦,但我很自豪,金水河工程我参与过,为了挖河道做测量,我骑车、步行丈量了郑州市的大街小巷,光从医学院到燕庄,就不知道走过多少次。”

  1971年,刘立新又参与了二七纪念塔的改修工程。“郑州的市政工程我参加得太多了,修河修路盖房子,没有我没干过的。虽然我祖籍不在郑州,可是我敢说自己比很多郑州人更加了解郑州!”也正因为如此,他对郑州有着不同寻常的感情。

  另外,刘立新还参与了二马路立交桥、紫荆山公园吊桥的设计工作,他也参与了西流湖的施工。

  报名搭上“末班车”

  每次一说到高考,刘立新就很激动。“那时对我们这样的人来说,高考是‘寻求出路’的最好选择。”而对刘立新来说,高考又有更特殊的意义。“我从小就喜欢数学,也特别希望能到大学继续学习,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耽误了。”恢复高考的消息对他来说,就成了那一年最让他高兴的事。

  “当时我还差一点没有资格报名。”刘教授说,按照当年高考的规定,必须是1947年9月1日以后出生的人才可报名,而他恰好是1947年10月7日出生的。“我很幸运,晚生了1个月。否则,我的人生肯定是另外一番景象。”

  刘立新说,当时他是报名参加考试的人中年龄比较大的,再加上13年当铺路工风吹日晒,他比刚毕业的学生显得更苍老。“但是我不觉得自己差,因为我对自己有信心。”也正是因为有信心的支撑,刘立新才能一直坚持到最后。

  白天铺路晚上复习

  从1964年到1977年,13年的时间不算短。而在这13年里,刘立新却从未放弃过自己的大学梦,他一直都保存着以前用过的中学教材。“我很庆幸自己的坚持。这些中学教材帮了我的大忙。”刘立新从床底下拉出满是灰尘的箱子,当翻开久违的课本,刘立新不禁感到一阵沉重和辛酸,“那些旧课本太珍贵了,当时要想找到一本教材非常难!”

  努力——上学——改变命运,一定要考上大学的信念支持着刘立新,白天他跑去工地做苦力,经受沥青的熏烤、太阳的暴晒。晚上,就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再次投入到另一个战场的拼搏中。“说实话,我当时也不是有十成的把握,因为毕竟功课丢了那么多年。”刘立新说,为了有退路,他没有辞去铺路工的工作,只有白天干活,晚上复习。

  30岁终圆大学梦

  一个多月夜以继日熬过去了,刘立新终于要参加考试了。考试前一天下午,单位领导得知他要参加高考,特别照顾给他放了半天假,让他作好考前准备。

  终于,30岁的刘立新考了340多分,被郑州工学院土木工程系录取。“其实,我第一志愿报的是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没有被录取。”刘立新说被录取的路也不顺利,“一开始我是被数学系录取的。我不想去,本来已经打算再复习一年,后来政策变宽了,我赶上了扩招,上了我喜欢的土木工程专业。”

  录取通知书寄来的那天,刘立新仍然在工作。因为工程要进行测量,他刚刚从燕庄走回位于医学院的单位。一到单位,就听到同事纷纷告诉他:“你的录取通知书来啦。”刘立新说,本来应该很疲惫,他却感到一阵轻松。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