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14版:郑州生活
3  4  
PDF 版
两个家庭争养孙红霞
第三对新人婚礼上周末甜蜜举行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打印】  
“她的父母换了一茬又一茬”有续篇
两个家庭争养孙红霞
一个是本报报道过的小静父母 一个是曾多次资助贫困孩子的李老师
中原网  日期: 2007-04-17  来源: 郑州晚报  
  看到小静妈妈到来,孙红霞露出了甜美质朴的笑容。 晚报记者 王梓 图
  □晚报记者 邢进 王战龙

  16岁的荥阳女孩孙红霞,一出生就被亲生父母抛弃,由扫街老汉兄弟俩接力抚养她长大的不幸遭遇,经本报报道后,引来了众多热心市民的关注。本报曾经报道过的已去世的癌症少女小静的父母、老教育工作者李老师致电本报,都表示想要收养红霞。4月15日,与记者一起,小静的妈妈阎金花和李老师来到荥阳市城关乡一中探望红霞。

  拿着报纸看一次感动一次,两家争养小红霞

  4月13日,孙红霞故事见报的当天,小静的母亲阎金花就拨通了记者的电话。她说,她和小静的爸爸在报纸上看到了关于孙红霞的报道,心里非常同情这个命运坎坷却仍然奋发向上的孩子,“看到报上写这孩子几个星期吃不上盐,一年吃一次肉,年收入是村里给的200块钱补助,我和小静她爸爸心里很难受。”报上还说,红霞的叔叔婶婶年纪都快70岁了,很担心自己过世后没人照顾孩子,“所以我们才有了这个想法”。

  阎金花说,现在小静不在了,家里只有他们夫妇二人,心里时常感到空荡荡的,没有什么寄托。夫妻二人的退休金加一块儿有1000多元钱,“家里有房子,我们老了也不花啥钱”。家里就是普通的市民家庭,虽然不富裕,但是也有吃有喝,不会让红霞受什么委屈。

  而表达了同样愿望的60多岁的李老师在郑州大学陶瓷文化研究中心、阎夫立钧瓷艺术工作室工作,曾多次资助贫困的孩子上学。她看到本报报道后,反复阅读了许多遍,不止一次为小红霞的凄苦身世和坚强自立所感动,见到小红霞、给她一点关怀与温暖的想法也愈发迫切,而且家人都支持她这个想法。

  孩子比报上说的还苦,初探红霞好心人现场落泪

  经本报牵线,4月15日11时许,小静的母亲和李老师来到了红霞念书的荥阳市城关乡一中。在教师办公室,阎金花心疼地拉着孩子的手,询问她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红霞初见这位阿姨,还有些羞涩和拘谨,但听到阎金花诚挚地表达了想要接她到郑州一起生活的愿望后,握着阿姨的手流下泪来。

  详细了解孩子的凄苦生活,小静的母亲、李老师等忍不住眼泪直流。“在报纸上我们看到过对红霞家庭的描述,没想到实际情况比想象中的还要差!”李老师说。

  “孩子要是真的愿意和我生活,当然也不能忘了她叔叔婶婶的恩情。”阎金花说,如果这个愿望能够达成,她和丈夫也商量好了,就等于结了一门亲戚。红霞不必担心不能照顾叔叔婶婶,他们会常带孩子回来探望。

  临走时,小红霞给现场的每位好心人都深深地鞠了一躬,表达了自己内心最深处的感谢。她偷偷告诉记者,自己长大以后想做一名老师,老师有很多知识,可以教给许多孩子,自己长大后也想通过自己的能力,帮助其他有困难的孩子。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