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4版:丁亥年拜祖大典
3  4  
PDF 版
亲自送打电话上网 都可以传达您心意
这是昨天在本报编辑部发生的故事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打印】  
有市民刚打完点滴深夜10点多赶来写下祝福语 有市民买了报纸立刻在路边写起了藏头诗 有78岁老人一路步行送来写好祝福语的报纸
这是昨天在本报编辑部发生的故事

中原网  日期: 2007-04-18  来源: 郑州晚报  
  刚打完点滴的张先生在本报办公桌上认真写着祝福语。
  卫先生的藏头诗您瞧如何?
  □晚报记者 陈静

  实习生 刘歌/文

  晚报记者 廖谦

  赵克/图

  昨日,《我在晚报拜我祖》版一经推出,受到市民的极大关注。本报编辑部一天之内接待了近百位热心市民,刚打完点滴的市民张升华深夜10点多赶来亲手写下祈福语、78岁的张进义老人一路步行送来写好祈福语的报纸、72岁的张延伟老人执意要把写好的报纸亲手交到主编手中……他们对祖先的敬仰之情、崇敬之意,让本报编辑大厅的编辑和记者都深深感动。

  中原春风吹绿城,    百花齐放艳弥空,

  华夏各族正欢腾。 姓氏千家都来郑。

  民众举杯共祝贺,    一朝聚合万众心,

  族归炎黄成一统。 家旺国兴业隆盛。

  千秋岁月历沧桑,    继承先人海天志,

  秋来春去百鸟鸣。 往昔豪情再涌动。

  万山掠影天地阔,    开创华夏新景象,

  岁岁年年福常青。 来豫和谐沐春风。

  买了份晚报立马文思泉涌

  在路边写了首相当漂亮的藏头诗

  这是诗词爱好者的故事

  一首藏头诗,表达了市民卫振伟对祖国“中华民族千秋万岁百姓一家继往开来”的祝福。昨日中午,趁着下班时间,卫振伟一路小跑来到本报。“我刚买了一份晚报,就看到这个活动,当时心里就文思泉涌,刚才在路上写下了这首诗。”卫振伟写的诗字体并不算工整,那是因为他是在路边一气呵成的。之所以能瞬间写出一首藏头诗,“这是因为我对拜祖活动非常支持,高深的文化也许并不能容易地进入普通百姓的生活当中,但是以这种活动的形式,无论是多么久远的文明历史,都会被普通百姓所接受和热爱”。

  丁亥年里三月三,万民齐拜先祖典,痛憾不能亲赴谒,唯借晚报诉衷愿。一祈先祖英灵长,二愿恩泽万年传,圣德之光照千秋,华夏永立天地间。 ——张升华

  刚打完点滴深夜来到报社写祝福

  夜班编辑都感动极了

  这是一位病号的故事

  昨日晚上10点多,一位叫张升华的市民来到本报,表示要在《我在晚报拜我祖》版面上写下自己的祝词。正在生病的他刚刚在医院打过点滴,还没来得及回家。之所以不顾病痛要连夜把自己的心情通过晚报表达出来,是生怕晚了而赶不上这次机会。在场的夜班编辑们都深受感动。

  为了让所有的炎黄子孙永远都不要忘了自己的根之出处,张升华在写完8句祝福语后,又加上了一段:黄河黄,长江长,好儿女都会记着自己的爹和娘。那么,优秀的黄土地上黄皮肤的炎黄子孙啊,千万别忘了我们的血脉、中华的根!

  

  

  轩辕黄帝,恩泽后世,中华文明,子孙传承。     ——张延伟

  看到报纸后吃饭也想睡觉也想

  午觉愣是没睡着想出自己该写啥

  这是72岁老人的故事

  “我是用毛笔写下来的,虽然我平时都用硬笔写字,可是我觉得毛笔更适合我对轩辕黄帝表达敬意,就拿起毛笔写了。当时老伴儿还问我干什么,我对她说:‘大典快召开了,仪式很隆重,连战都赶来了,海外华人也来参加,可见这是咱中华民族的大事,我们也应该来参与。’老伴也点头对我说:‘对,就是这样。’非常支持我的行为。”72岁的张延伟老先生说。

  张老先生退休于郑州市铁路局分局,他和老伴儿对于拜祖大典非常关注,昨日一大早拿到报纸就开始思考写些什么才能表达自己的心情。“吃饭的时候我在想,中午睡觉时也在想,结果实在睡不着,就起来趴在桌子上写下了‘轩辕黄帝,恩泽后世,中华文明,子孙传承’这四句话。”

  张老先生写好后,把文字送到了报社,亲手把报纸交到主编手中:“我怕邮寄耽误时间。”

  

  

  百代人文祖,千秋民族魂。     ——张进义

  写好祝福语先给老伴儿看了看

  老伴儿笑着说行,就赶紧送到报社

  这是78岁老人的故事

  市民张进义已是78岁高龄,家住陇海中路的他一路步行走到报社,送来他的祝福语。“我写过后给老伴儿看了看,她笑着对我说‘行’,我就赶紧送来了。”

  张老先生还说:“中华民族不能忘祖,祖先为我们创造了现在的文明,我们就该回报祖先。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该以我们的始祖黄帝自豪骄傲。我现在虽是人到暮年,但是也要发挥余热,多为社会做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事,为拜祖大典添彩的事也是我辈应该做的!”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