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D08版:九变十化-丁亥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特刊
3  
PDF 版
中原文化的九个身边符号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打印】  
九变十化
中原文化的九个身边符号

中原网  日期: 2007-04-18  来源: 郑州晚报  
  九变十化:指丰富多彩。

  黄帝故里香烟缭绕、熊儿桥沧桑留痕、慈云寺中佛光普照、文庙“重焕文采”……一路走来,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除了在中华大地传播承继外,还被带到了世界各地。

  如今,世界各国的华人居住区或中国城内,中原文化成了中华文化的最早发源地,中原大地也成了中华民族最早的诞生地。

  二七纪念塔

  二七纪念塔,不但是郑州的地标,还是各种流行文化的集聚地。

  本版撰文 晚报记者 苏瑜

  本版摄影 晚报记者 赵克

  4月14日9时许,城隍庙的庙门刚开没多久,郭秀丽便准时出现在城隍庙里。“一把剪刀多有用:能剪龙能剪凤,能剪老鼠会打洞;能剪鸡能剪鹅,能剪鲤鱼戏天河……”郭秀丽一边吟唱着歌谣,一边舞动着手中的剪刀,一幅精彩的作品便完成了。

  郭秀丽是河南民间艺术家协会的会员,每到周末,她都会在城隍庙展示她的剪纸作品、宣传剪纸艺术。

  提起城隍庙和城隍爷的故事,郭秀丽也略知一二。比如,郑州城隍庙是目前郑州市区内仅存的一座道教庙宇。提起道教,大家都知道老子,其实,道教始源于黄帝,发扬于老子,成教于张陵。每年的农历三月十八,城隍庙都举行盛大的庙会活动。

  城隍庙         市内唯一一座道教庙宇

  4月14日17时许,赶到东大街文庙时,文庙已经关门了,广场上还有许多人在休息玩耍。

  自古以来,文庙就是社会文化中心的象征,郑州文庙的政治地位和作用也是如此。2006年9月28日,孔子2557周年诞辰日,文庙内举行了大型祭拜孔子典礼。同时,郑州文庙、河南少年先锋学校联合开办的国学大才班、国学讲堂也在此落户。在文庙内正式开设国学讲堂,恢复文庙的传统教育功能,从而实现“前庙后学”。这在内地应该还是第一家。

  郑州文庙         内地第一家国学讲堂

  4月14日中午,南关街的熊儿河桥头,正在遛弯儿的老人周二庆告诉我们:“这桥明代时就有了。”老人今年70岁了,从祖上起一直都是在熊儿河北岸居住。

  周老先生告诉我们,熊儿河桥的名字是为了纪念一个叫熊儿的人。有一年秋天,郑州雨多水大,熊儿把自己积攒的钱拿出来,带领周围群众挖河筑堤。为方便人们行路,熊儿又在南城门外的河上修起一座石桥,群众为了纪念他的功德,便将桥冠以他的名字,河也因桥得名,叫作熊儿河。

  熊儿河桥是不是明代建的,没有资料能够证明,但它确实是郑州现存时间最早的石桥。康熙《郑州志》有“熊儿桥,在南城阜民门外”的记载,可见在那以前桥就有了。

  熊儿河桥         郑州最古老的石桥

  虽然现在还是春季,离荷花盛开、莲蓬丰实的日子还早,但读者郑逸群还是给我们讲了他圃田采莲的雅事。

  郑逸群是位书法家和收藏家。“我和朋友们每年夏末都会去,拉满满一车回来,这也算是我在圈子里掀起的另一个潮流吧。”

  “圃田那一片有很多历史遗迹。位于圃田村北的列子祠(列子是战国时期郑国圃田人),祠堂现存有山门、廊房等硬山式建筑。郑州东二十里铺南高岗上,还有纪念列子成仙升天的八卦御风台,人们在八卦御风台旧址上重塑了列子塑像。”

  圃田列子故里         尚存建筑文化

  4月14日,一个普通的周末,郑州铭功路。16时许,郑州第十四中高二年级的学生李培燕照例去附近的郑州市图书馆还书。

  说到十四中,在郑州考古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十四中院内,曾发掘出14座排列有序的陶窑和10座小型房基。这说明3000多年前的商代中期,手工业内部就有了固定分工。

  李培燕对记者的话非常惊讶,她说没想到历史就在自己的脚下。“下周去图书馆,我一定要查阅一下这方面的资料。”

  据说第一个发明制陶的人叫宁封子,黄帝为了奖励他的这项发明,特任命他为“陶正”(官员)。

  十四中商代陶窑         见证手工业繁荣

  龙门夜游

  “夜游龙门”9日晚在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正式开幕,观赏这一世界文化遗产又有了新的视角。在数千盏灯光的映照下,龙门石窟流光溢彩、山水一色,卢舍那大佛等数万尊佛像如梦似幻,呈现出与白日迥然不同的景象。

  花园口镇水铁犀

  4月14日上午,花园口景区将军坝,花园口村村民靳来毛手里牵着一匹红棕色的马,等着游人骑玩。“这是镇河铁犀。”老人给我们指了指矗立在河边的那座硕大的雕像,“很多游人都不知道这是什么,犀是传说中的神兽,是用来预防水患的。”    

  慈云寺“西游记”

  青龙山慈云寺位于巩义市大峪沟镇境内。东汉永平七年,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来到青龙山创立了慈云寺,现有山门、钟鼓楼和华严阁大殿以及古碑刻50余通,碑刻记载了佛教传承的许多珍贵资料。吴承恩的《西游记》在这里找到了很多印证,在《西游记》国际学术会议上,青龙山是《西游记》的载体,慈云寺是《西游记》的灵魂,得到了部分专家的认同。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