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1版:版面
4  
PDF 版
瞧瞧汉代的高楼大厦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打印】  

瞧瞧汉代的高楼大厦

中原网  日期: 2007-04-21  来源: 郑州晚报  
  □晚报记者 曹继慧 通讯员 陈丽新

  

  就像二七纪念塔是郑州的标志一样,建筑往往是衡量一个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参数,在当代社会中,我们会发现城市越现代,城市中的建筑数量就会越多,风格也越多样化。在中国数千年的建筑发展史中,汉代是古代建筑艺术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当时劳动人民在实践中总结出了大量的建筑技巧和理论。当时的河南是汉代的中心地区,建筑的成就便更为突出,其中1993年在焦作出土的建筑明器七层连阁式陶仓楼就是这一理论的有力佐证。

  七层连阁式陶仓楼证明了以庭院建筑而著称的古代中国,高层建筑同样是毫不逊色

  汉代生活习俗的缩影

  住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需要之一,古代文献中记载有“构木为巢”、“冬居营窟,夏居槽巢”等,从穴居野处、构木为巢发展成为今天的高楼大厦和各式各样的建筑物,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果。两汉时期,我国的建筑发展水平日臻完善,但是由于年代久远,虽然史书中关于这一时期建筑的记载非常丰富,但目前并未发现汉代木构实体建筑。值得庆幸的是,在这片土地上埋葬着大量的陶器、石器建筑明器,再现了当时的辉煌和成就。河南博物院馆藏古代建筑明器60余件套,其中1993年焦作市白庄出土的七层连阁式陶仓楼为杰出代表。

  河南博物院的专家告诉我们,所谓明器,就是仿照实物制成的殉葬品,也称冥器、盟器,如房屋、亭阁、瓷俑、器物、动物模型之类。明器只供殉葬,而不能实用。

  古时候,人们相信人死后灵魂不死,并向往在另一世界继续生活,所以自古以来就有以物陪葬的习俗。到了汉代后期,厚葬之风渐衰,人们逐渐领悟到“人死如灯灭”,用不上什么实物随葬品。基于这样的认识,人们不仅用生时所喜好的物品陪葬,还出现了许多仿制的象征性随葬品,也就是采用替代品陪葬,如汉墓出土的各种农庄、陶楼、陶院落、陶狗、陶壶等,不仅反映了当时的日常生活,同时也透露了当时的建筑形式,这些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明器。而由于大量生产的结果,使得许多不是上层阶级的人也负担得起,所以陶制的陪葬品在汉代相当盛行。

  建筑明器中的杰出代表

  在河南博物院,我们见到了这座闪烁着汉代辉煌光芒的“高楼大厦”。它由院落、亭阁、走廊和覆道四部分组成,全楼高1.92米,为七层重檐亭阁建筑。在二、四层置腰檐和平座,顶部是当时常见的四阿顶。附楼高1.28米,为高台式单檐建筑,有四层,每层与主楼层高一致。根据其建筑形式应是仓楼,也就是粮仓。高大的主楼前连接着一个院落,院门前有双阙对峙,院内卧一陶狗,主楼与附楼第三层之间横跨一长方形覆道,别致而不失情趣,是我国发现的层数最多、最高大完整且最具代表性的一座汉代建筑明器。

  更令人惊叹之处在于此器物通体用白、红、黄等色彩绘制成几何图案,虽然经过了千年的风雨侵蚀,仍旧能看出当时绚丽的色彩。这件陶仓楼形体高大沉稳,比例协调,明暗虚实相间,高低错落有致,彰显出中国古代造型、绘画和建筑艺术的完美融合。

  河南博物院的讲解员告诉我们,这座陶楼最精彩之处在于主楼与附楼之间的长廊式覆道。覆道是秦汉时期的一种建筑形式,是在高层建筑之间架设的空中通道,类似我们今天的过街楼或行人天桥,初兴起时它主要作为宫廷建筑设施,汉代时期豪门权贵也争相效仿,不少私人甲弟都设有覆道,于是覆道建筑就此兴盛开来。覆道将一座座高层楼阁连接起来,形成了巍峨壮观的组建筑群。这种覆道建筑形式大约兴起于秦代,兴盛于汉代。《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秦始皇时咸阳200里内的宫观中,就有270个覆道或通道相连。到了汉代关于覆道的记载更多,但作为这一时期覆道的实物资料却很少见,这座七层连阁式陶仓楼的发现为我们了解当时的建筑风貌和社会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使我们能够再睹秦汉时期覆道的风采。

  高楼的祖先应当在中国

  中国素以庭院建筑著称,提及高楼人们自然而然会联想到西方,总会把它看成外来物。殊不知从考古的大量资料说明,高楼的祖先应当在中国。早在商周时期我国已出现高台建筑,就是在下面堆砌很高的台子上面建造祭坛、宫殿等。据古文献记载,商纣王曾建“摘星楼”寻欢作乐;到秦汉时期,多层楼阁兴盛,大量用于皇帝的宫殿和地主阶级的庄园中。在封建统治阶级墓葬里也出土了大量的随葬建筑模型,少则二三层,多则七层。后来佛教传入后,古代工匠把印度的佛塔与汉代的多层楼阁结合起来,形成了中国式的佛塔建筑,有的高达几十层,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的“摩天大楼”了。

  提及汉代高层建筑的发展,这于当时道家思想的影响密不可分。汉代道家的升仙思想盛行,上自皇帝,下至小庄园主都一心想死后升天变成神仙,加上当时的许多道士都隐居在远离喧嚣尘世的高山中,使许多人认为住得越高越能接近神仙,便于升仙。受这种思想的影响,统治阶级的殿堂与住所便越盖越高了。从这个时期封建统治阶级墓葬中出土的建筑明器来看,真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古代的摩天大楼了。

  今天我们站在这座高大雄伟的汉代陶楼前,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它证明了以庭院建筑而著称的古代中国,高层建筑同样是毫不逊色。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