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03版:城市读本
3  4  
PDF 版
东西南北中观市井百态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打印】  

东西南北中观市井百态

中原网  日期: 2007-04-21  来源: 郑州晚报  
  唐子巷是十字街口南侧的一条古老小巷
  古老的街道,古朴的院落
  管城区委院内的百年老树
  郑州市最古老的石桥——南关街上的熊儿桥

  □晚报记者 苏瑜/文 张翼飞/图

  不同的街道 不同的民情

  大十字街,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历朝历代都是管城或郑州的经济中心、商业中心和文化中心。据老人们说,这里从前很有看头,是很有民情风俗韵味的地方。因与东大街、西大街、南大街、管城街四街交会,四通八达,繁华热闹。清末民国期间,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穷东街,富西街,穿靴戴帽住南街,挑挑担担是北街,擦脂抹粉衙前街。”

  所谓“穷东街”,是指那时住在东大街的居民大都以农业为生,房屋破漏,残垣断壁,生活极度贫困,只是在庙会期间热闹几天,平时几乎没有什么商业活动。西大街素有“商遍四海,富冠全城”之称。那时郑州几家较大的商店,如广茂、同庆祥、广德厚、水烟作坊和杂货店以及景元周绸庄、协大、泉兴长布匹店等都集中于此,生意兴隆,财源茂盛,故有“富西街”之说。南大街集中居住着一批有过功名或做过官的人家,这些人穿戴多为官服,与众不同,所以形成“南街顶戴一大摞”的俗语。

  百余棵百年老槐树见证了南大街的历史,这里是贤人辈出的地方,清代的爱国政人罗志伸在郑州老家经常与好友饮酒喝茶,纵论国家大事,地点也许在南大街,也许是稍远点的东大街、西大街、北大街。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在山东任职的罗志伸当时已年逾古稀,因不满清廷签订《胶澳租界条约》的卖国行径,“托疾解职”,去职那天,当地群众对罗志伸的爱国行为表示了热烈支持,“胶民填途塞巷,遮道攀辕,再三挽留”。

  北街,即北大街,居民大都为小商小贩,以沿街叫卖为生,故有“挑挑担担是北街”之说。现在的北大街已成商业街,北大街集贸市场热闹非凡,白天车水马龙,晚上灯红酒绿,淹没了小街的安静。衙前街,即今管城街。清末民初,街上有一家尚金钟粉店,专卖脂粉,老郑州城区的年轻妇女、新媳妇、大闺女等都来这里选购中意的脂粉,尤其是谁家闺女离门,或谁家娶新媳妇,都要专门跑到这家店里买脂粉,随着这个店名扬郑州城乡,这条街也有了“擦脂抹粉衙前街”的雅号。

  当年的文化娱乐活动

  从大十字街口往南,过了南大街,就来到南关街——郑州的路名很是奇怪,明明是一条路,每一段却都有一个名字,比如老城这条从商城路到陇海路的街道不过1.5公里,就有三个名字:管城街、南大街、南关街,可能是郑州发展太快的缘故吧。

  南大街、南关街的交会处,即是管城的南门,据一位世居南关的老人讲,南门外宽敞,是百姓们娱乐的好地方。东大街的旱船舞在郑州很有名气。每到春节、庙会和其他节日时,宽敞人多的地方就会有这类的表演。另外,舞龙也是一项平民百姓喜欢的活动。

  “玩龙的一般就在熊儿桥北边桥头这个位置,可热闹了,玩龙的老人相继去世,又没有年轻人学,慢慢就没落了。”一位在熊儿河边住了一辈子的老人告诉记者,河北岸、桥东头的位置还有一座火神庙,平常香火不断。火神是民间敬奉的神祇之一,祝融发明的“击石取火”使人不再为保存火种发愁,大大方便了生产生活。因火是红色的,所以后世人都把祝融称为“赤帝”,民间则尊他为火神爷。每逢节日,各地火神庙都热闹非常。

  郑州最古老的石桥

  4月14日中午,南关街的熊儿河桥头,一位老人开了口告诉我们:“这桥明代时就有了。”老人叫周二庆,今年已经70岁了,他从祖上起一直都在熊儿河北岸居住。

  老人说,这桥是人们为了纪念一个叫熊儿的人,“熊耳河”是后人们误读误书所致。听祖上讲,从前郑州西南石柱村(现新圃东街)住着一家熊姓人家,父母都亡故了,只剩下兄弟俩,哥哥叫熊大,弟弟叫熊二。因二和儿谐音,熊二被叫成了熊儿。熊儿在一个大户人家帮工,后被提拔当了管家。生活节俭又无家眷拖累的熊儿慢慢地就积攒了一些钱财。有一年秋天雨多水大,南关外的小河经常泛滥,熊儿拿出自己的钱,带领周围群众挖河筑堤,排洪导水。为方便人们行路,熊儿又在南城门外的河上修起一座石桥。群众为了纪念熊儿的功德,便将桥冠以他的名字,河因桥名,叫作熊儿河。

  南关街的熊儿桥是郑州现存时间最早的石桥。没有人知道它始建于何时,康熙年间《郑州志》有“熊儿桥,在南城阜民门外”的记载,可见在那以前桥就有了。据考古人士称,石桥上的图案从雕刻手法和生物形态来看,当创建于宋元之际。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郑州知州王宪也曾集资修整此桥,有诗为证:“雉堞城头添壮彩,熊儿桥畔没溪痕。此帮义气成风俗,可爱衣冠古处敦。”

  史上熊儿桥的景色是非常美丽的,“熊桥芦月”和金水河的“金海晴波”同是郑州八景之一。晚清新郑诗人司星聚在此玩赏时曾赋诗:“一白沉沉月色饶,芦花萧瑟傍溪桥。霜凝野渡华鲜洁,星落寒潭影动摇。闪烁腾光秋蟹火,悠扬送响玉人箫。”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