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民间自发组织的保护队伍经常进入深山调查,并搜集了大量保护资料。 |
|
屈指数来,楚长城已在这密密的山林里静卧了2500余年,随着历史的发展,楚长城也逐渐失去了其重要的军事防御意义,遭受着风霜和岁月的侵袭,慢慢地变成人们伤今吊古的所在。
(上接C07版)
楚长城屡遭严重破坏
分布在南召县的楚长城,在近代曾不断被当地人修葺利用,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段。在清朝乾隆年间,附近的周姓大族雇用了几千名当地人用了8个月时间对山寨进行了维护修缮,这也是周家寨得名的原因。近代战争中,村民们为了躲避土匪们的烧杀抢掠,一起躲进寨子,土匪们久攻不下只好撤退。时隔2000多年,楚长城的防御优势仍可见一斑。
然而,在南召的长城如今也正面临不断地破坏。
在海拔806米的华山主峰,“楚长城”从峰顶蜿蜒而下,近在咫尺的周家寨边上有两个矿区,最多时矿区有100多个矿口,而为了清理碎石,这些矿口每天最多时要放100多炮。
矿主们在利益的驱使下,疯狂开采,致使山上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一个个矿点使山体看上去满目疮痍,并不断扩大,对楚长城的保护构成极大威胁。
长城专家董耀会指出:楚长城应当受到妥善的保护,如果还没有被当地政府开发出它所蕴涵的经济资源就被破坏了,这是一项罪过,我们无法面对后人。
相对于雄伟壮丽的西方建筑,这段保存尚好的楚长城从一个方面也反映出了中华民族坚韧的民族性格和朴素的力量之美,它所包含的历史、政治、经济、军事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无法估量的。如果没有妥善的保护措施,这条“巨龙”将慢慢被肢解而只能存在于我们的记忆中,后人也只能从文字和图片中来想象它的原貌了。
民间的自发保护热
近年来,小店、云阳、太山庙、板山坪等乡镇农村掀起了一股保护楚长城的热潮。村民自发组织起保护队伍,走入深山调查,并搜集了大量保护资料。当地的王光全夫妻在楚长城附近的山林一住就是十几年。
王光全亲眼看到这些年有很多香港、北京、武汉等大城市的人来旅游考察,他说:“如果这儿变成旅游胜地了,群众就不用炸石伐树也能发家致富了。”
然而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的。南召县政府方面提供的资料显示: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原古长城的保护工作,就必须认定它们的历史地位和相关价值。只有价值被重新认定,国家的相关保护措施才跟得上。
但由于中原古长城涉及十几个县,认证将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专家要深入山区,进行航空拍摄,看这些长城遗址是否相连,是否有文物进行印证,要进入深山野林,对“楚长城”沿线进行实地考察发掘,靠地方财力,显然无法支撑。
河南省文物管理局正在考虑通过中国文物学会向国家立项,争取资金。尽管目前还没有消息,但专家对楚长城的保护已经形成共识:中原古长城遗址如果不能得到有效保护,那我们的文化遗产将面临不可估量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