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16版:郑州民生
3  4  
PDF 版
出身不好,考了高分也没上成大学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打印】  

出身不好,考了高分也没上成大学
可他仍要感谢1977年高考,它给了很多人改变命运的机会 他后来参加了一个大专班,也算是考上了大学 现在是郑州一中校长
中原网  日期: 2007-04-24  来源: 郑州晚报  
  □晚报记者 孙娟 张勤 实习生 李想

  本期人物

  张时今,郑州一中校长,1966年高中毕业就下乡到驻马店新蔡县,后又到荥阳一所高中教数学。1977年,他是从广播中听到恢复高考的消息的,当时他的孩子刚出生。一边照顾爱人,一边复习参加考试,是张校长当时的日常“工作”。

  正抱孩子,听到恢复高考的消息,愣住了

  1966年,张时今从开封高中毕业,刚好遇到取消高考制度,成了首批上山下乡的知青。因为出身不好,张时今说自己在心理上对这些都接受。上世纪70年代初,大学恢复了招生,不过是推荐上学。“那时候在农村,推荐上大学也要有关系,我肯定推荐不上。”张时今无奈地说,自己觉得上大学简直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1977年10月,张时今和爱人有了孩子,平时除了到学校上课,就是照顾爱人和孩子。那时候,他依然不敢想自己会有机会参加高考。

  有一天,张时今正在家里抱着孩子玩,忽然听见收音机里播音员激动的声音:“今年全国恢复高考了。”抱着孩子的张时今愣住了,一时回不过神来,只是凭直觉知道这事儿和自己有关系。过了有几秒钟,他终于“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可以参加高考了。

  “以前没机会,现在虽然年龄大了,还可以参加高考,心里确实很激动。”张时今说。但是他一下子又变得很沮丧:“出身不好。”但他还是毅然报了名,他一定要试试。于是,他白天教学,晚上回家照顾爱人和孩子,等到家人都睡了,才能开始安心学习。“每晚都学到12点多。”他说,艰苦的环境反而磨炼了意志。

  那时考试人挨着人,也没人作弊

  走进考场时,张时今才知道有那么多人参加考试。他说,当时选用的考场是公社的一所小学,教室小,桌子也小,人很多,几乎是人挨着人考试。即便如此,也没有一个人作弊,大家都是埋头沙沙地写字、答题,连眼睛都不抬一下。

  “你想那时的风气多好啊。积累了那么久的渴望,终于有机会参加高考了,每个人想上大学的愿望都很强烈,但没有一个人想到作弊。”张时今说,现在想起来都觉得难忘。

  考了高分却因“出身不好”被拒

  分数出来后,满分400分,他考了300多分,比录取分数线多了好几十分,但是因为出身不好没有被大学录取。后来他参加了在郑州开设的大专班,也算是考上了大学。“按照我的分数,当时上清华大学也够了。就是因为出身被卡住了。”而张时今所谓的出身不好,则是因为当老师的父亲被迫害的缘故。

  “不过即使如此,我也是非常感谢1977年的高考的。毕竟这是社会的一大进步。”张校长说,那一年的高考给了很多人希望,也给了他们改变命运的机会。

  ■一中校长看30年高考之变化

  感动:现在所有人都有机会

  担忧:学生考试风气的变化

  大学毕业后,张时今被分到郑州一中当数学老师,接着就当教务副主任、政教主任、行政副校长,然后任郑州一中校长至今。因为从高考恢复到现在,张校长就没有离开过教育,所以对这30年的教育发展有很深的感受。

  他说,最让他感受到高考变化的是,现在的高考再也不限制年龄、出身,给了每个人参加高考、进入高等学府学习的机会。“从1978年高考录取不再强调出身,到前几年又取消了年龄限制,这些都是社会的进步。”张校长说,每年都会有年纪较大的考生参加高考,并最终被录取到高校学习。

  不过,让张时今校长感到担忧的是高考风气的变化。“这种变化是不好的方面。”他说,随着时间的推移,高考的规则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严格。从“单人单桌”到“把桌子转过来,桌洞朝外”,再到“准考证、身份证、座号证缺一不可”,又到“金属探测器”,最后发展到“考试屏蔽器”,一方面说明高考更规范,从另一方面来说,也是因为学生的考试风气变了,否则根本不需要这么多的规则约束。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张时今校长说,社会风气需要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逐渐改善。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