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市场上,每10根火腿肠有5根出自双汇;在香港,漯河肉制品占全港总需求的1/4以上;在北京,来自漯河的肉制品、无公害蔬菜在市民菜篮子中占1/4多;在离拉萨300公里的小镇上,漯河饮料摆上了小商店的柜台……漯河正在成为吊起中国人胃口的城市。
提起大名鼎鼎的“双汇”,不少人知道它来自漯河。但漯河的食品工业绝不仅仅是一枝独秀,而是百花满园,除了“双汇”,还有“天下流传”的南街村面,亮晶晶的澳的利……数据显示:漯河市食品工业早已成为全市的支柱产业,漯河市早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肉食品加工基地、全国主要的粮食加工基地、中部重要的饮料生产基地,是当之无愧的中国食品名城。
香飘四方:中部崛起食品城
漯河的食品工业发展,可圈可点之处颇多:
一是规模大、实力强。目前,漯河拥有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164家,年生猪屠宰能力达每年1400万头,鲜冻肉出口占全国的四分之一。
二是名企多、名牌多。双汇、南街村、龙云、北徐、澳的利等8家企业入围河南省食品工业50强,通过验收、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畜产品基地分别达到63个、31个;全市食品行业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个,中国名牌产品3个河南省著名商标10个河南省名牌产品18个。
三是产业链条纵横延伸,配套功能不断增强。全市已形成肉食品加工产业链、粮食加工产业链、饮料生产产业链、绿色无公害果蔬加工产业链等四大产业链条,在国家统计局统计的22类食品行业中,漯河市已有18类,初步形成了分割肉、预冷生鲜肉、肉制品、面粉、罐头、饮料、方便食品、休闲食品、调味品、奶制品、果蔬制品等50多个系列、上千个品种的产品。
食品立市:一批名牌闯天下
漯河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深入实施名牌战略。早在“双汇”品牌叫响全国之初,就在全市各企业深入开展了“学双汇、抓管理、创名牌、增效益”活动。进入新世纪,市里专门成立了“名牌战略领导小组”,出台了《漯河市名牌战略奖励意见》,每年定时召开名牌产品表彰大会,对名优企业进行表彰。各有关职能部门也常深入企业,重点扶持培育,先后培育出了双汇、汇通、澳的利、南街村、北徐、龙云、金运、雪健等叫得响的知名品牌。
崛起秘诀:食品安全大如天
漯河美食香飘四方,自上而下建立实施的食品安全工程功不可没。漯河市通过实施建立“四化工程”、“三大体系”,初步走出了一条食品安全工作新路子。
“四化工程”,一是标准化生产。二是规范化监控。在农产品产销环节上,推行无公害蔬菜市场准入制度。三是经常化整治。四是品牌化经营。双汇第一个在同行业中引入对所有危害点加以控制的HACCP管理,第一个把国外先进的“冷链生产、冷链运输、冷链销售、连锁经营”的肉类营销模式引进中国。
“三大体系”,一是建立政府监管体系。二是建立行业自律体系。三是建立社会监督体系。聘请50多名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记者以及其他社会知名人士,作为义务监督员。
如今的漯河食品,早已成为“放心肉”、“放心菜”、“放心面”的代名词,漯河也由此被誉为“绿色食品之都”,并先后荣获“河南省食品工业基地市”、“河南省无公害食品基地示范市”等殊荣,成为全国唯一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和食品安全保证体系建设双试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