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3版:第一热点
3  4  
PDF 版
父母事后没有责怪他“多管闲事”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打印】  
昨天本报报道的“孩子和哥哥”的孩子叫王亚景,上小学六年级
父母事后没有责怪他“多管闲事”
办案民警看了本报报道,给孩子送了鲜花 学校领导看了本报报道,办了一次特殊的主题班会
中原网  日期: 2007-05-09  来源: 郑州晚报  
  新密市直三小的六四班学生
  主题班会上,同学们在认真听讲。
  昨天,本报以《“哥哥”酒醒后抢劫绑架了小学生》为题,报道了一名12岁的小学生助人却遭到伤害的事情,本报同时配发评论《东郭先生的人性闪光点》,鼓励小学生今后能够继续做好事。两篇文章刊发后,在新密市引发反响。昨天下午,救下小学生的民警手持鲜花,专门到学校看望鼓励他。新密市直三小校长表示,在下周一全校升旗仪式上,由乐于助人的小学生荣任升旗手。本报说道理的文章,也成了六四班的一次特殊的主题班会讨论的内容。

  王亚景同学荣任升旗手了

  学校说不能让他对助人失去信心

  昨日下午4时,记者赶到新密市直三小。得知记者来意,该校校长付爱书说,她已经看到了这篇报道,当时她的心里是既自豪,又辛酸。

  “从人性本善的角度上讲,我相信那个醉酒的青年应该是酒后一时糊涂。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也时常教育孩子,社会上还是好心人多,碰上他人求助,应该尽可能地予以帮助。”付爱书校长告诉记者,为了鼓励王亚景同学,下周一的全校升旗仪式上,将由他来担任升旗手。学校要让全校同学都知道这样的一个道理:我们所处的这个社会,还是好人多。不能因为一件事,或一个人的恩将仇报,就对互助互爱产生怀疑。

  救他的民警专门来献花了

  还为同学们上了堂安全自救课

  昨天下午,在新密市交巡警大队,本报报道被办公室的民警们传阅后,民警们一致认为,应该对这个乐于助人的孩子予以鼓励,替他抹去那一道不堪的记忆,不要让他对社会的美好失望。

  昨天下午4时多,当天从醉酒男青年刀下救下小学生的特巡警大队巡逻队员王东滨、王东阳和所在中队的中队长张建国一起手捧着鲜花,赶到了学校。当着六四班全班同学的面,民警们向王亚景献上了鲜花,鼓励他不要因为这件事受到伤害,今后还要乐于助人做好事!

  随后,民警向六四班同学教授了如何在危急时刻加强自我防范意识的知识。“救人是美德,如何在困境下求助,是一种技巧,这对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大有益处。”

  被表扬的王亚景既高兴又害羞

  他大声地说今后还会乐于助人

  在民警献花之前,校长付爱书等校领导把王亚景叫到了办公室,就当时的场景进行了详细询问。听完王亚景的描述,付爱书由衷地夸奖道:真是个诚实勇敢的好孩子!

  听到校长的夸奖,系着红领巾的王亚景露出了一丝害羞的神情,这个1.5米高、面孔白净的男孩子,竟不好意思起来。在被醉汉用尖刀劫持并被划伤时还能用哭声向警察求助,记者不由得不佩服他的机智和勇敢。

  在办公室,学校专门拿来当天的郑州晚报,把相关报道和说理文章给王亚景看。

  “我们要鼓励和赞美这个孩子,不让他因为在做善事时吃了亏,就在幼小的心灵落下‘怀疑’的疤痕。人与人之间应该互信,即使有时会因为互信吃点亏,也不应该动摇这个价值观,否则,就不会有真正的和谐社会。”本报的观点深得学校领导的赞同,付爱书校长问王亚景:“孩子,今后再碰上有人需要帮助,你还会去帮他吗?”王亚景的回答没有丝毫犹豫:“还会的!”

  他帮人,父母没有责怪他

  叮嘱他再碰见醉鬼就远远躲开

  “你帮助醉汉,最后又被醉汉劫持,父母为这事责骂过你没有?”记者问王亚景。

  王亚景说:当天父母听说了这件事,并没有说他帮助他人不对,只是叮嘱他以后要小心一点,碰上一些不讲理的醉汉或者坏人,要远远避开。“因为爸爸妈妈都很担心我的安全!”

  在新密市直三小门口,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来接孩子的家长。他们听说王亚景的事情后,一方面夸奖王亚景乐于助人的精神,另一方面希望警方能加大对犯罪分子的打击力度。“我们也认为这个社会上还是好人多,可孩子还小,不能让一些无德之人的无德行为,让孩子失去对这个社会最起码的信任。”

  绑架他的“哥哥”只有18岁

  警方审讯他时又坦白了作案念头

  昨天下午,记者从新密市公安局了解到,当天被抓获的劫持小学生的醉汉杨兵,其实也是个“大孩子”,今年只有18岁,目前已被刑拘,公安部门正向检察部门申报批捕。

  据杨兵交代,他随着亲戚在一家饭店打工,由于酷爱上网,而工资又少,就想出一条发财捷径,准备用武力控制住三小几百个孩子。他曾说,一天让一个孩子给一块钱,一天的收入就是几百块!民警称,幸亏这次抓住他了,不然,三小的几百名孩子又该受这个“小霸王”的欺负了!

  昨天学校搞了一次特殊的主题班会

  学校书记宣读本报报道

  “即使知道最坏的结局是什么,但东郭先生还是去救了,这样的人难道不值得尊敬吗?做善事不计较后果,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吗?”

  “在倡导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要鼓励人们做善事,比如尽可能地去帮助别人。”

  “帮助别人时,是不该首先去考虑后果的。一去考虑,往往就会收手。比如这个孩子,如果他事先把‘哥哥’往坏处想,还会去替他买卫生纸擦嘴吗?……”

  昨天下午,王亚景所在的六四班里,学校的书记朱占峰给孩子们上了一堂特殊的主题班会。在班会上,朱占峰拿起本报的讲道理文章,给孩子们阅读了《东郭先生的人性闪光点》。

  “如果你做好事没有得到好报,今后还会继续做好事吗?”主题班会即将结束时,记者就这一问题“考问”班里的孩子们。

  有的孩子说:看着像是坏人就不帮,以后光帮好人就行了!

  有的孩子说:不能因为一个人的恩将仇报,就不再乐于助人了。只要乐于助人,不管遭到啥样的回报,社会和老师总会公正评价的。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