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栩栩如生的古代酷刑雕像 |
 | 把千年古监狱当成家的马根老人 |
|
□晚报记者 熊堰秋 文/图
你可能听说过“点天灯”、抽肠、五马分尸等古老酷刑,但你见过吗?在新密市一座沿用1392年的老监狱内,这些酷刑被一位七旬老人根据史料加以发掘,塑成栩栩如生的雕像,向人们展示着封建社会统治者的残酷,揭示社会进步历程。
七旬老人把千年老监狱当成家
青砖灰瓦,上千年的围墙高达三米,上面还攀着密密的铁丝网。5月9日,记者走进了新密古县衙,一座老监狱赫然入目。
“你看看这墙有多厚,80厘米都不止哩!”一位头发花白的七旬老人,一边给记者拉开吱吱作响的监狱木门,一边向记者介绍老监狱的“年龄”。
“新密古县衙始建于隋代,是我国目前保存历史最久的封建时代县级官署衙门,总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老监狱已历经七个朝代的风雨,为各代沿用。新中国成立后,也曾在这里关押过罪犯,一直到2003年新密市监狱搬入新址,这座监狱沿用了1392年。”
向记者介绍情况的老人名叫马根,是新密古县衙文物保护小组组长,他的另一个“官衔”,是新密古县衙博物馆的馆长。从去年开始,古县衙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老监狱作为其中一个景点,也当成一个旅游景点对游人开放。
从成立古县衙文物保护小组那天,马根老人就把古县衙当成了自己的家,他吃住在里面,还通过各种方式,自筹资金近百万元,对破损的古代建筑进行修缮和维护。目前,这座老监狱现存部分分为男牢和女牢,共有25间牢房。
30种酷刑让参观者动容唏嘘
“这是水泥砌成的大通铺。解放后在这里关押的犯人们,都在这些大通铺上睡觉。”马根老人指点着牢房内贴着墙壁的一排水泥坑道,向记者介绍着。
记者随意走到一间牢房,发现每间牢房里都“站立”着高大威猛的执刑官,以及血泪横流的男犯或女犯。
“这些都是根据史料整理出来的古代酷刑,然后请人做成雕塑,摆在牢房里供人参观的。”在雕塑旁边,还有罚刑的名称,以及文字简介,向人介绍酷刑的使用年代。
“点天灯,就是把犯人倒挂,用沾油的布条缠裹其身,从脚上点燃,向下燃烧直至燃至;抽肠,就是将犯人大肠抽出绑在马身上,驱马疾驰,抽尽毙命,为古代沿用。对待不守妇道的女犯,封建统治者想出更狠的招数,一招是幽闭,即用木棒槌击妇人腹部,人为造成子宫脱垂。还有一招是骑木驴,把女犯脱光衣服置于特制的木驴上,女犯在被游街示众之时,滴滴鲜血也洒满了路面。”听到讲解员的讲解,参观者无不动容唏嘘。
“每年都有不少学校组织学生,前来监狱参观受教育,也有不少贵宾来到新密,被政府工作人员带来了解封建社会刑罚的残酷。”马根老人说,为了向世人详细介绍古代酷刑,他还根据史料,专门整理出30种酷刑,制成文图并茂的烙面,悬挂在一间牢房内。
“通过了解古代酷刑,一方面可以认识到封建统治者的残酷,另一方面,人们可以对比发现,废弃了种种酷刑的新中国监狱,才是犯人改过自新的人性化场所。”头发花白的老人这样解释他开办历代刑罚展室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