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18版:中国新闻
3  4  
PDF 版
时政引语
有媒体传言:药品“大降价”时代终结 发改委辟谣:药品降价,仍将分批调整
时政观点
博客观点
速览中国
租个包包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时政观点

中原网  日期: 2007-05-11  来源: 郑州晚报  
  

  学习优秀的人,才应该去当官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在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的同学答问过程中,透露了一个小秘密,在大学期间他喜欢读课外书,但学习成绩也十分优秀:“大学期间36门课,我得了35门优秀。”这位超级优等生感染了在场的同学。

  温总理本意是在鼓励大学生们要勤奋学习。但由此可见,温家宝也算得上是真正的“学而优则仕”了。“学而优则仕”这句话出自于《论语·子张》。浏览网络上的评论,不难发现,这句话现在遭到了不少的质疑。许多人把这句话当成是中国社会“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的表现之一。但是,温家宝的“学而优则仕”,提醒人们对于这句话其实应该有更为全面的理解。

  事实上,对“学而优则仕”,并不一定要理解为学习优秀就应该去当官,也可以理解为学习优秀的人才能去当官。“学而优则仕”,关键就是这个“优”,即并不是任何人都适合当官,而是在学习上“优”的人才应该去当官,当官也应该“学而优”。什么是“优”?“优”就是“大成”,就是“知类通达”,就是懂得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百姓生活的基本需求、社会管理的基本道理,等等,这样的人才适合去“仕”,否则,就不应该去当官,或者没有资格去当官。从这个角度上来理解这句话,则这句话就不无积极意义。

  现实生活中,“官迷心窍”固然不好,但当官本身并不是坏事。人类社会要维持运转,要向前发展,就不能缺少当官的人,关键在于当官者要“为人民服务”,即要当“好官”。而“好官”就是应该从“学而优”中来。只有“学而优”,才能真正懂得为官之道,明白民主法治的真谛,善于“执政为民”。不学无术,“学不优”的人是很难成为好官的,恰恰是这样的人才容易“官迷心窍”,挖空心思跑官要官,不做事只做官,败坏了官场风气。当然,对于“学”,也不能机械地理解,“学”包括读书,但不仅限于读书,善于在生活和工作实践中总结经验,善于调查研究实事求是,这也是“学”,这样的“学而优”者也同样可以“仕”。    据中国青年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