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泽: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是母亲节。“提醒人们,母亲在塑造良好公民方面所作出的努力”,这是1914年美国国会给母亲节下的定义,这个舶来的节日在当下无疑具有更高的社会意义。只是,我们的母亲并不习惯过母亲节,我们所能努力付出的情绪和物质,更多地囿于别人的宣传和提醒。所以,每年的母亲节,更多的是唤醒我们的愧疚,这个社会除了长辈给予晚辈的关爱外,也需要我们内心和行动上的反哺。
郑啸:别让母亲节仅有象征性意义
这世界可能只有母爱配得上大爱无私这句赞誉。她把自己全部的心力都倾注到了儿女们身上,不计成本不计回报。而反观为人子女者,离不开母亲照顾的幼年时代,像寄生植物那样缠绕在母亲这棵大树上,拼命地汲取养分;长大后,即便能尽孝道者,在其心灵深处也无不打着精细的个人算盘。
母亲,曾经是被这个世界近乎忽略了的字眼。而女权运动兴起后,她们所做的巨大牺牲和奉献,才被人们发掘出来,进而就有了母亲节。
但时至今日,母亲节可说仍然是一场不甚精彩的“秀”而已。开始时在国内悄无声息,后来被精明的商家炒作起来,才算吸引了城市里一部分人的注意。过母亲节,不外乎在当天送几朵康乃馨或其他小礼物,给母亲打个电话道一声“节日快乐”等,母亲们就受宠若惊,感动得热泪满眶了。而在这母亲的节日,她们是照样要为儿女劳作的。而我们仅因送了礼物,就洋洋自得地认为已经报了部分恩,已经收买了母亲的心,母亲所做的一切,享受起来更问心无愧了。
为什么就不能从母亲节开始,多替母亲干点儿活,多体谅一下母亲无私的奉献和付出,进而认真考虑一下回报母爱的行动,给母亲365个快乐的感受呢?
别让母亲节像一阵风一样刮过去,过了这一天就无影无踪。
母亲节,不能再轻描淡写、象征性地过了一个又一个了,也许我们应该在这一天认真反思一下,像母亲关爱我们那样去关爱母亲,让母亲的节日真实起来,真诚起来,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功利。
王广胜:感谢倡议设立母亲节的人
在中国的传统中,亲情之爱有其单行的特点,即长辈对晚辈付出和考虑的特别多,而晚辈对长辈却在心情和行动上有很多欠缺。虽然有孝心的人也不少,但由上至下的亲情之爱更多,却是个不争的事实。记得上学那时候,刮风下雨或下雪,一变天母亲就在校门口等着,拿着衣服或雨具,这样的情况不是说单单在哪一天,而是在一年四季每一个有着恶劣天气的日子。这就是母爱,无私、纯洁,我觉得母爱的最伟大之处还是她的持久和不知疲倦,对孩子,她记性总那么好,不管她有多老,不管她有多忙,孩子永远都在她的心头,每一个平淡的日子,孩子都在牢牢占据着母亲的心!
一想到这里,就觉得母亲节真是太有必要了,而且一年一次太少了,每月一次或者每周一次才能起到点效果,才能提醒我们被忽略的孝心。我们每天都忙些什么呢?滚滚红尘中争权夺利,无尽的烦恼缠身,何曾有那么一点点时间来想起母亲,来表达自己心中的爱和依恋?可是对我们的母亲来说,天天都是子女节,我们每天都被惦念、被牵挂、被念叨,在她的心尖上走来走去!母亲节来了,我们才在这儿提起母亲,心里想着如何打个电话、回家一趟或者买点礼物什么的,可是,一年才这么一天,纵使一天都去陪伴母亲,也不能报答母爱的万分之一啊!
郭艳先:母亲节是感恩和回报爱的机会
“母亲”二字,任谁听到,心都会变得柔软和温暖,不管他是钢铁男儿还是江湖浪子。孝,是我们中华民族流传千年的传统美德。母亲,为了儿女奔波操劳,穷其一生而无怨无悔,不图儿女的丁点回报。我们呢?大多时候是心安理得地沉浸在这浩瀚如海的爱里而无动于衷。
母亲节,是个机会,是感恩和回报爱的机会。不一定捧一束火红的康乃馨,不一定准备一桌至珍美食。一个电话,一个拥抱,一件上衣,一个常规体检。视每个人的忙闲和母亲的具体情况而定。有一点却不例外,那就是必须给爱施以强力,稍稍用力。将她“不喜欢”吃的菜夹到她碗里,“不爱”穿的新衣披到她肩上,“用不着”的钱塞到她手里。只需微笑着或做故意生气状地轻轻坚持那么一下,母亲便会嗔骂着接受你的“不孝”,心底里却满是快慰。
给爱加力,不是盲目蛮横的暴力,是充分了解母亲内心后的有的放矢。就像对自己孩子无微不至的爱一样,细腻,周到,甚而强制。
虽说形式有助于内容的表达,孝敬父母,却不必拘泥于母亲节这一天,只要在承受爱的同时懂得适时释放一点爱回馈母亲,母亲就很欣慰和满足。愿天下所有的母亲健康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