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03版:郑周刊*悦读
3  4  
PDF 版
黄河花园口:不能忘却的记忆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打印】  

黄河花园口:不能忘却的记忆

中原网  日期: 2007-05-19  来源: 郑州晚报  
  别具风情的花园口景区
  69年前那场人间浩劫,让花园口这个曾经的小渡口一夜成名
  

  黄河花园口在郑州市区以北18公里的黄河岸边,紧靠黄河公路大桥,因历史上著名的“花园口事件”而闻名,如今的花园口万亩沙荒变良田,已成为人们旅游休闲的好去处。晚报记者 苏瑜/文 赵克/图

  花园口决口事件

  都说洪水无情,然而让人心痛的并不只是无情的洪水。69年前那场人间浩劫,让花园口这个曾经的小渡口和寻常村落一夜成名。从此,花园口这个让人联想起和平、阳光的美妙地名成了灾难和耻辱的最贴切诠释。

  那是1938年6月7日至9日,国民党军队为阻止日军西犯,以水代兵,扒开了郑州花园口黄河大堤,使黄河改道8年零9个月,口门宽达1460米。滚滚黄河水奔东南方向,沿贾鲁河、沙颍河、涡河夺淮入海。豫、皖、苏44县成为泽国,50万民众埋尸荒野,数百万难民流离失所。

  这段扒口历史记载在花园口的六面碑亭上。六面碑亭大概是花园口景区最著名的建筑了,当地老百姓都叫它八卦亭。在大堤北侧下面一个不显眼的地方,我们找到了1947年5月花园口堵口成功时国民党政府设立的纪念性建筑,这是一座不大的亭子,中心是合围在一起的六面石碑。第一面石碑上“济国安澜”四字是蒋介石的亲笔,第二面石碑上是当时国民党政府行政院的题词“安澜有庆”,第三、第四面石碑上是堵复工程局局长朱光采写的花园口工程纪实,第五面石碑是花园口合龙纪念碑,第六面石碑上则是协助机关的首长名单。这座八卦亭里纪念碑上的碑文写得很“巧妙”,碑文中并不直说是国民党政府自己扒开了花园口,而是开门见山地说:“民国二十七年夏六月,河决于南岸郑县之花园口,维时日寇进窥中原……赖洪水泛滥,铁蹄乃为之阻……”至于河为什么决,碑文里没提。对花园口决堤给黄河下游人民带来的灾难虽然没有回避,但也没有具体说,只做如下记载:“每当夏秋之间,百川激灌,四渎并流,浩荡滔天之祸,不忍睹,亦不忍述也……”

  在国民党政府设立的这座八卦亭东边几十米的地方,是河南省人民政府和黄河水利委员会在1997年8月建的另一个六面碑亭,里面石碑上刻录着花园口从扒口到堵口的真实过程。

  一东一西两座六面碑亭,记录的是同一件事。谁是谁非,孰真孰假,历史已经作出了公正的判断。

  村民不堪回首的记忆

  4月14日上午,花园口景区将军坝,老人靳来毛正在招揽生意。老人今年60多岁,是花园口村的村民,自从花园口开发成景区后,他便和村上的一些人一起在附近提供马给游人骑。

  提起花园口的历史,黄河滩的老户靳来毛说得并不十分清楚,只听父辈们说,花园口被炸,家园田地被淹,他们全家逃荒到了西安,后来解放后又从西安回来,“哪都不如自己家乡好!”现在花园口村他们靳家本族有几十口人,年轻的都在市里打工,年老的便摆个摊做个小生意补贴家用。

  东边离老人不远处立着一块白色的界碑,这就是西界碑,东西界碑之间就是当年花园口决口后的口门,据说当时最宽时有1460米。西界碑东南方位有个漂亮的花园,名为“扒口处广场”,花园口纪念碑就坐落在这里。花园口纪念碑是个黑色长方形的建筑,上面写着“一九三八年扒口处”的字样;纪念碑下部的大型浮雕,再现了当年河水泛滥、百姓流离失所的凄惨场面。今年已经80岁高龄的邵世同老人是花园口村的村民,他每天都会陪老伴一起来广场卖饮品,他拖着行动不便的身体给我讲了当时的惨状。虽然老人语言表达不是很顺畅,但对那段历史的痛恨是溢于言表的。

  见证了这段历史的靳玉章老人回忆说,那是农历五月中旬,麦子都黄了,正商量着割麦,不少人家已开始磨镰。有几天时间,村上住的国民党新八团吆喝着到各家要大缸,也不知弄啥用。一天夜里,村头那边黄河水哗哗淌过来,说是新八团用大缸装炸药炸开了黄河大堤。百姓们想跑到跟前瞧瞧,军队把着不让。很快,水翻着跟头就往南淌,水一过,村头房倒屋塌,庄稼全淹了。黄河水困住俺村20多户人家,南边低洼村里还死了不少人,尸体在水中漂着,很吓人。眼看大水越涨越高,没吃没喝,大人愁得没法,小孩子成天大哭小叫。村上的榆树、柳树都扒光了皮,地上连棵草都没剩下,村上家家户户都有人饿死……

  今日花园口景色壮美

  在当地人民和治黄工作者的精心打造之下,黄河花园口景区以其壮美的自然景色、浓郁的渔家风情、无可替代的历史价值展现在人们面前。

  在花园口景区的西部,有一个南裹头景点。南裹头的河边,栖息着一支奇特的“水上吉卜赛”部落。他们以船为家,以渔为生,他们以独特的烹制手段,将黄河鱼虾加工成黄河野味烧烤,成了游人心目中不可多得的美餐。。

  自古以来,黄河鲤鱼就被人们视为吉祥和美的象征,并作为珍贵礼品互相馈赠。三千多年以前,《诗经》中就有“岂其食鱼,必河之鲤”之说。“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唐代诗人李白的这首诗证明了只有我省境内从孟津东到花园口黄河段天然水域所产的黄河鲤才“正宗”。由于历史及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天然水域黄河鲤鱼的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数量日趋减少,品质也有所退化。为了拯救我省独有的这一名贵地方鱼类,几代水产工作者进行了30多年的辛勤研究及人工选育,2005年我省水产技术推广部门选送的黄河鲤鱼,被国家农业部评定为适宜推广的优良养殖品种,准予在全国推广。

  因为每次到花园口,都要食之而后快,以至于花园口在我的眼里就是美味的代名词。听说好多游人从几十里外赶来,不图别的,只为吃一回黄河烧烤。聪明的船家为了吸引更多的游人,特意把自己的十几只船整饰一新,亮出了“黄河烧烤渔家乐”的旗幡。邙金黄河河务局抓住这一机遇,又投入巨资对景区进行了配套建设,修建了花团锦簇的南裹头广场,辟建了跑马场,添置了旅游观光船,使得古朴宁静的南裹头成为一个既可品尝黄河美味,又可领略渔家风情的景点。

  黄河既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又是一条桀骜不驯、多灾多难的河流。新中国成立以来,花园口发生过每秒1万立方米以上的洪水10次,没有一次决口。50多年来岁岁安澜,这是国家之幸,也是民族之幸!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