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6版:第二热点
3  4  
PDF 版
打个比方,接到棘手的工作你不高兴了,这就是佛家讲的自寻烦恼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打印】  
修行,并不是要每个人都出家
打个比方,接到棘手的工作你不高兴了,这就是佛家讲的自寻烦恼
与其愁眉苦脸做事情,不如换种欢欢喜喜的心情
中原网  日期: 2007-05-25  来源: 郑州晚报  
500多名等待受戒的僧人,各有各的故事

  今天本报给你讲两个受戒沙弥的故事,看是不是有启发

  □晚报记者 吴泳 胡审兵 袁建龙/文 赵克/图

  而立之年的妙钰师父

  当过摄影师、理发店老板、建筑包工头

  钱没少赚,但跟头也没少栽

  有一天盯着滚滚车流他“彻悟”了

  他说:出家的真正意义并不是“避世”和“万念俱灰”,而在于努力放下私欲、贪心和偏执,“空下心来去包容更多的东西”,用平和善意的心态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

  昨天下午,记者在藏经阁东侧遇到了妙钰师父。“出家前我做过生意、开过工厂,几经起伏,8年前的一天,我竟在上海街头看着熙来攘往的车流人流,决定遁入佛门。”刚过而立之年的妙钰师父面容清癯,一副眼镜透露出学者气质。最初在郑州出家的他这次是专程赶来受戒。说起出家前多年的大起大落,他已经很淡然从容。他老家在甘肃,中学毕业后先后当过摄影师、理发店老板、建筑工地包工头,随后又东进南下、搞过电焊工程办过企业。“钱当初也没少赚,但跟头也没少栽。”1999年,经历了多次大起大落的他独自游荡到上海。在上海滩霓虹闪烁的街头,当时感到一片茫然的他盯着滚滚车流竟“彻悟”了,随即返回老家当“居士”。3年后又赶到郑州拜师出家。现在,他正在浙江国清寺佛学院深造。

  谈起8年前的“悟”,妙钰依然不为当初的选择后悔,但他又认为当时的“悟”并不算“彻”。因为现在修行多年,他感觉自己当时一部分原因是为了摆脱。而现在看来,“出家”的真正意义并不是“避世”和“万念俱灰”,而在于努力放下私欲、贪心和偏执,“空下心来去包容更多的东西”,用平和善意的心态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在这个意义上,“出世”和“入世”并没有根本差别。他认为,只要摆正心态、放下执著,不为私欲和贪心蒙蔽良心,积极地在世俗社会中去发展事业、造福人群、“广种善因”,也一样会摆脱烦恼、“功德无量”。

  20岁的明海师父

  当年一心出家只为当武林高手

  披上僧袍第一天才发现“上当”了

  耳濡目染他领悟到什么是禅武合一

  他说:身在世俗也没什么不好,只要心胸坦荡、保留赤子心、刻苦精进,就能乐观向上、实现自身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说来也有意思,两年前出家就是想当个一身武功的‘武僧’。”说起自己出家的动机,今年才20岁、来自安徽九华山一家禅寺的明海师父脸有些绯红。当年才18岁的他对少林功夫特别痴迷,本想到少林寺出家,无奈离家太远,亲人极力反对,于是就出家到九华山。

  披上僧袍的第一天明海就发现,原来出家并没有他想象得那样洒脱和浪漫。早课、午课、晚课和众多戒律,加上浩如烟海的佛经和深奥的理论,这样的“苦行”和他的初衷大相径庭。而且他所在的寺院习武也并非“本职工作”。出家一年多后,他有机会和师父一起到少林寺交流。耳闻目睹的诸多事情使他认识到少林功夫的精髓在于“禅武合一”,并非简单的打打杀杀、强身健体。而习武只是参禅和修行的手段和途径,并非根本目的,其宗旨还是要僧侣和信徒修养身心、明白世间的真理和佛教教旨。

  “看到少林寺的师兄前辈们的修行经历后,自己的认识又有所提高。”明海说,现在自己的心里已经没有太多的冲动和浮躁。对社会和宗教的认识也更加丰富,宗教可以带动旅游、文化产业,可以多做善事、广结善缘,可以明心见性,在清净之中做更多关于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思考。而身在世俗也没什么不好,只要心胸坦荡、保留赤子心、刻苦精进,就能乐观向上、实现自身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他说自己现在在修行之余仍不忘学习文化和科学知识,现在到少林寺受戒后就是一名“比丘”了,这对他也是一个激励。

  方丈说禅

  只有出家才能修行吗?

  普通人的日常烦恼也能用禅解决

  释永信:修行并不是要每个人都出家,其实普通人在生活中遇到各种烦恼,修身养性也能用上佛的各种思想。简单地说,生活中有许多困惑,其实是人们自己寻找的,很多佛学思想可以普度众生。

  生活工作中,常常是别人把好事派给你你就高兴、不好的事派给你你就苦恼,佛家讲,这是自寻烦恼,与其免不了痛苦做事,还不如以欢喜的心做事情,不仅能做好,还会让身心快乐。

  “我怎能吞下这口气?”这是不少人时常挂在嘴边的话,其实无事烦恼是你最大的敌人,与其与别人争吵,不如想办法和解,遇事多替对方设想,就不会有那么多烦恼。

  “消除烦恼有什么方法吗?”最好的方法就是学会忍辱,放大心胸,遇到事情往好的地方想、多替对方着想、顺从人意;赞叹人家好的,不好的不要说也不存于心。这样就没了烦恼,何乐而不为呢?其实这些普通人生活中遇到的烦恼、困惑等都可以用禅的思想、加强个人修行来解决。

  

  什么样的僧人能受戒?

  有慧根、有佛缘,修行到一定程度

  释永信:进入少林寺的僧人,一般是经过长时间的考查,认为他有慧根、有佛缘,才允许进入少林寺,进来之后,还要安排老师进行一些佛学方面的传授,辅导他进入修行的正常轨道,修行达到一定的程度后才能被允许剃度、受戒。佛家的僧人只有受戒之后才能是真正意义上的僧人,才走向真正的修行,佛家弟子一般受戒需用27天的时间,通过三坛大戒,受到灵魂和肉体上的洗礼,彻底进入佛界修行,这让受戒僧人努力向善,极力修行。沙弥通过受戒的过程,得到了佛的感化,使得部分僧人在修行过程中,拨开迷雾有所悟。

  

  为什么他们不辞辛劳来受戒?

  只有受戒的出家人才是真正的佛弟子

  释永信:“以戒为师”是释迦牟尼佛涅槃前对佛弟子的最后遗训,“戒是无上菩提本,长养一切诸善根”,戒是佛弟子成就佛道的坚实基础;“守戒即是护命”,历代的汉传佛教都有给佛弟子传承戒律的传统,也只有受戒的出家人才是真正的佛弟子。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