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3版:郑周刊*悦读
3  4  
PDF 版
关虎屯真的与虎有关吗?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打印】  

关虎屯真的与虎有关吗?

中原网  日期: 2007-05-26  来源: 郑州晚报  
东关虎屯居民区

繁华的花园路给关虎屯带来无限生机

  □晚报记者 苏瑜/文 赵克/图

  

  关虎屯东临常寨村,南与花园路办事处交接相连,西与文化路、经八路交接相连,北至省农科院,辖东、西关虎屯和胜岗3个自然村。

  关虎屯的名字带有传奇色彩

  记得小时候第一次去动物园玩儿,胜岗、关虎屯便和动物园一起深深地烙在了我的脑海里。

  一直以为胜岗是古时为了纪念打仗胜利而得名,一次偶然的机会才听村里的老人道出原委:相传很久以前,胜岗是一片茂密的森林,沙岗起伏,经常有虎豹出没。有一位皇家将领姓胜名英,外出狩猎,路过此地坐在岗上休息,也许是将军闲来无事,便问部下此地何名。问了一圈,都无人知晓,胜英很是好奇,便对部下说:“既然没有名字,那就以我的姓氏起名如何?”部下满口称赞,于是这些沙岗便全姓“胜”了。

  比起胜岗,关虎屯的名字更有些传奇色彩。

  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姬发灭掉商朝后建立了周王朝。周穆王姬满统御天下50多年,以“穆天子”之名广为人知,他在位时曾多次远离京城到郑圃(今郑州市管城区圃田村一带)游玩、狩猎。

  有一次,周穆王在狩猎时忽然遇到一只猛虎,穆王不禁大惊失色。为保护穆王,卫士高奔戎赶忙上前与猛虎搏斗。最终高奔戎生擒了这只猛虎并把虎作为礼物献给穆王。穆王大悦,便下令暂时将猛虎就近关在东圃西边的一个村子里。这个村子就是后来的关虎屯。不久后,穆王又派人把村子里的那只猛虎运往东虞(今荥阳汜水镇)长期关养,这就是后来的虎牢关。

  这种说法广为流传,但《穆天子传》里记载:“天子将至,七萃之士高奔戎,请生捕虎,必全之,乃生捕虎而献之。天子命之为柙,而畜之东虢,是为虎牢。”《穆天子传》并没有提到临时关虎的村子关虎屯,怎么解释呢?有“好事者”称,关虎屯到虎牢,有40公里之遥,御林军卫士高奔戎生擒老虎后,未在当天将老虎“押解”于虎牢。如此一来,押解队伍中途停下来,在关虎屯搞个篝火晚会,庆功一番,当是一种合理的推断。

  而当我翻开费了好大劲才找到的一本《关虎屯村志》,不禁失落起来,里面对村名来历的介绍非常简单直白:“西周时,猎人献给周穆王一只猛虎,关在这里,因而得名。”不管哪种说法,既然是关虎屯,和老虎肯定是脱不了干系的。几千年后,这个地方真的关了虎,每逢节假日,关虎屯村北的郑州动物园里,游人如织,而虎山景点总是以它神秘的魅力吸引人们长时驻足。

  历经战争和灾难的村子

  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关虎屯在历朝历代的风雨中究竟发生过多少故事,已经无从知晓,但因为花园口的缘故,近代关虎屯的演变历程变得清晰起来。

  郑州素有“雄峙中枢,控御险要”之称,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当时的国民政府修筑了一条开封至京水(今郑州市惠济区花园口镇的一个村子)的土公路。后来,这条公路向南延伸,穿过关虎屯村并把村子分成了东西两个部分。于是关虎屯村便慢慢地分成了东关虎屯和西关虎屯两个自然村。

  1941年日军一度侵占郑州,烧杀掠夺,关虎屯因为是日军抢运物资必经之地,多次遭到日军洗劫。1944年日军发动河南战役,郑州再陷,日军进驻关虎屯、枣庄一带,村民背井离乡,流亡四方。解放战争时期,郑州是国民党军队的“重点防御城市”,地处郑州外围据点的关虎屯,因修筑城防工事,房屋被扒,庄稼被毁,关虎屯村民有家不能归,有地不能种。直到1948年10月22日郑州解放,村子里的人们才开始安定下来,生活水平逐年提高。

  1954年,河南省省会由开封迁至郑州。行政区的规划设置,使关虎屯这个小村子赢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村里的部分耕地开始被包括河南省人民政府在内的多家厅、局级省直单位征用。改革开放后,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农贸市场的开放,位于行政区内的关虎屯先后建起了郑花旅社、光华旅社、农业路旅社、黄河电影院、黄河大酒楼、香江大酒楼等服务性企业,形成了规模宏大、设备齐全的租赁和服务设施。

  如今,“红极一时”的旅社、影院和酒楼已难觅踪影,但关虎屯一带已经成为新的城市商业区,大厦、商场、超市林立,只有中环百货北侧的郑花大厦,还在提醒着人们不要忘记那些过往的岁月。

  小村庄的知名人士

  每天经七路、经八路间的黄河路上都会见到许多戴着红领巾的小学生,他们都是黄河路一小的学生。黄河路一小的前身是创办于民国元年(1912年)的胜岗小学,当年设在村南祖师庙内,解放后不断扩建,1958年改为郑州市黄河路第一小学。

  据说胜岗小学和关虎屯小学都是由清朝的私塾演变来的,最后的关于私塾的记载是关虎屯老人的口述资料:民国十五年(1926年),清朝末年拔贡李其贤,排行老五,曾两次聘请柳林村私塾名师汤绍禹,在家开设私塾,学生都是富户子弟。关虎屯小学原设在村古庙内,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关虎屯长期驻军,学校被占。解放初期,关虎屯热心教育人士鲍有德、李良智、张玉等人数次到区政府请求委派教师,很快借东关虎屯路北李家民房招生开学。

  说起鲍有德,他可是关虎屯村的一位“国家级”名人,黄河展览馆里还收藏有他的资料照片。那是1958年8月,黄河花园口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峰,黄河铁路大桥被冲断了。5日凌晨,周恩来总理冒着大雨,亲临视察,指挥抢修。当日下午,周总理又来到黄河展览馆,参观河南省小麦展览,当周总理看到一个白发老汉拿着麦穗的照片时,笑了起来,说:“呵!这个老汉我认识,叫鲍有德。”没错,照片上的老汉正是鲍有德,他怎么能被周总理一眼认出来呢?原来三个多月前,周总理视察关虎屯时,和这位当年已经74岁的劳动模范亲切交谈,还风趣地说:“你大我14岁啊!”之后周总理和鲍有德老人的合影一直悬挂在村委会办公室。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