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D07版:互动
3  4  
PDF 版
掀开魔术师的神秘面纱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打印】  

掀开魔术师的神秘面纱

中原网  日期: 2007-05-30  来源: 郑州晚报  
  酷爱魔术的他们走到了一起
  刘路洋长得很有明星相。他手中的这条绳子说好就好,说断就断。
  韩隧宁变起扑克牌来出神入化
  □晚报记者 苏瑜/文 张翼飞/图

  

  眼睁睁地看着钢笔穿过了百元钞票,取出时甚至听到了金属和纸币的摩擦声,可等到钢笔全部取出后,钞票竟然完整如初!围观的市民目不转睛地盯着魔术师手中的钞票,竟然忘记了鼓掌。

  这是一个普通的周末,在文化路上几位年轻人在玩街头魔术表演,新奇的表演吸引来了众多路过的市民。原来这几位年轻人是红场魔术俱乐部的主要成员,他们经常通过街头魔术表演的形式宣传魔术,结交同好。

  酒吧老板迷上魔术

  今年31岁的胡艳峰原是一家酒吧的老板,喜欢魔术的他经常在自己的酒吧里安排一些魔术表演烘托气氛,没想到时间长了,他自己竟然也迷上了魔术。于是2005年春,胡艳峰在他的酒吧里向其他几位魔术爱好者宣布:红场魔术俱乐部成立!

  “我到红场时,很难说红场还算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俱乐部,只是几个有共同爱好的朋友一起玩玩、拿摄像机拍拍、传传视频和网友分享交流。后来才在酒吧里偶尔聚聚会,在外面接两场表演。”和胡艳峰一同创办俱乐部的赵鹏翔回忆起最初俱乐部的状况,叹了口气评价道,“日子过得挺艰苦的。”当时除了胡艳峰和赵鹏翔外,俱乐部的其他成员都还是在校的学生,活动经费是让胡艳峰最为头痛的事儿。

  为了魔术,胡艳峰关闭了自己的酒吧,开始了新的和魔术有关的社会活动,打造新的社交圈子。胡艳峰介绍说:“2005年9月,我们去北京参加一次扑克牌收藏方面的聚会,随后俱乐部的发展有了方向,我们在河南省收藏协会扑克专业委员会王列会长的支持下,成立了正式的魔术俱乐部,依靠收藏协会的活动宣传魔术,俱乐部有了很大起色,慢慢有一些魔术爱好者慕名而来。”

  从观众到魔术师

  小潘是俱乐部的受益者,20岁的他原来是一家汽车厂的修理工人,因为看过他们的表演而迷上魔术,加入俱乐部后,在大家的交流中练了半年,从外场到内场,从内场到嘉宾,成了小有名气的专职魔术师。

  从观众到魔术师,并不光是技艺上的改变,最重要的是态度。“曾经有人给我1万元费用,邀请我去帮他赌几把,被我拒绝了。”胡艳峰说,魔术是一种表演艺术,所以才会被划分到杂技中,但也正因为它的特殊性,被一些人用到赌场来“抽老千”。作为魔术师一定要正确发展魔术,在技艺上不断精进,这样魔术艺术才会发展,而不是沦落为别的工具。

  目前,红场俱乐部除了在河南省收藏协会扑克专业委员会开办的扑克馆里表演魔术外,还在酝酿着开设专门的魔术道具馆,让更多的人了解魔术,学习魔术。胡艳峰说:“发展魔术的根本,还是举办魔术节,这是大的平台。这几年我参加过一些魔术节,也在魔术节上结识了很多同好,大家都认为目前国内的魔术节和国外的比起来欠缺得太多了。我们的理想就是成功举办魔术节。”

  魔术师的演艺心声——

  21岁的连鑫说话时脸上总会流露出青春的生机和清纯,你可别小瞧他,他可是魔术俱乐部的首席魔术师。连鑫已经有5年的魔术表演经历,曾经在“56民族才艺大赛河南赛区”活动中获二等奖。

  25岁的刘路洋本来有两条被设计好的人生之路:母亲是音乐老师,想让他从事钢琴事业;父亲希望他学好英语,和他的姐姐一样到加拿大深造。可刘路洋却一门心思全在魔术上,毕业后到了一个不错的单位——电业局下属的企业,没干多久,他竟然有了辞职的想法。父母实施了“高压政策”,才让刘路洋改变了主意,利用业余时间玩魔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热情激发灵感,刘路洋的水平提升很快,他的父母也终于破天荒地夸赞了他。

  韩隧宁,一个走出大学已两年的年轻人,因那副宽边眼镜而显得学生气十足,没想到,看似有点木讷的他竟能把魔术玩得出神入化,视线所及之物,随便一样,比如硬币、皮筋、戒指、纸张、花瓣等,都可以幻化出神奇,表现出怪异。和他聊天的时候,他幽默而调皮地玩着一些小魔术,随着手指灵活的舞动,手掌优雅地翻飞,一会儿,明明装在兜里的扑克簌簌地从他的口中飞出,一会儿左手戴的戒指眨眼间跑到了右手上,一会儿扣在桌面上的红桃K无影无踪……

  韩隧宁在市政部门工作,业余时间专攻魔术。其实早在韩隧宁七八岁的时候,就迷上了魔术。身边没有师傅,他就买书学,没有道具就自己动手做,一点一滴地探索着、积累着。所幸的是,网络这个先进的东西给他带来了很多世界级的精深魔术,他经常泡在魔术爱好者网站上,技艺开始大长。到大学毕业前,他已经因魔术而成了校园里的名人。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