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4版:郑周刊*深度
3  4  
PDF 版
他们,让民间文化 薪火承传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打印】  

他们,让民间文化 薪火承传

中原网  日期: 2007-06-05  来源: 郑州晚报  
  河南民间文化艺术中的雕刻艺术一瞥(资料图片)
  2006年7月,河南省首批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公布,被命名的首批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包括民间故事家6名,民间戏师10名,民间乐师、歌手5名,民间舞蹈家5名,民间曲艺家11名,民间武术师6名,民间技艺师、工艺师、画师32名,其他1名。

  “河南是在全国最先开展这项工作的省份”中国民协副主席、河南省民协主席夏挽群说。

  我们选出其中10位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通过他们的故事感受河南民间文化的魅力。

  晚报记者 宋振科 实习生 田栋梁 整理

  图片由河南省民间艺术家协会提供

  宋学海

  鹤壁市浚县人,艺名江枫,因擅长捏制泥人、泥马、“十二生肖”,且吹之有声,被人尊称“泥人宋”。

  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河南分会会员、浚县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曾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被河南省文联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泥人宋”出身泥塑世家,从小耳濡目染这一民间艺术,民间艺术也启迪他艺术灵性。在长辈们的指导下,他捏泥哨、团泥狗、塑泥人,逐渐掌握家传绝技,1989年12月,他创作的泥塑作品《十二生肖》获全国首届工艺美术佳品奖,并被选送到新加坡展出,《十二生肖》人物像成了他的代表作。2005年9月被河南省民间文艺金鼎奖评审委员会授予“金鼎奖”、“成就奖”。

  张金汉

  河南开封人,“灯笼张”第6代传人。

  汴梁花灯盛于宋代,自宋代以来,“汴梁灯笼张”技艺代代相传,是开封著名的彩灯世家,在开封乃至全国古灯界都占有一席之地。张金汉自幼得其父真传,他制作的彩灯,大的高到10余米,小的仅几厘米,并大胆创新,将现代科技与传统手工制作完美结合,他的灯笼能说会唱,能舞会跳,给予了这一民间传统技艺新的生命力。由他制作的微型“佛像灯”获省第二届民间工艺博览会特等奖,“千手千眼佛灯”获1992年相国寺古都灯会和民间彩灯大赛一等奖。

  孙清香

  孙清香和他所表演的五指木偶戏在新蔡县早已家喻户晓,并被授予“河南十大民间戏师”荣誉称号。

  五指木偶戏又叫扁担戏,题材宽广,一人即可表演。孙清香自幼随其父学习,并在其50多年的演出生涯中大胆创作,博采众长,自制道具,大大丰富了这一历史悠久的传统剧种。由他演出的《王二卖豆腐》《王小上山砍柴》《武松打虎》《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老包铡陈世美》等传统剧目因其题材的积极向上,深受人们喜爱。

  吴根兰

  出生于1927年新野农村的吴根兰外表看起来不过是一个普通的乡下老头,然而他普通的表面背后却有着一肚子的故事,并因之被推荐为河南省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

  吴根兰在当地被人们称为“故事篓子”,上世纪70年代是老人讲故事的顶峰年代,凡是知道他的人都知道他会讲故事,来听他讲故事的人也很多,他就要求来听故事的人也把自己知道的故事讲给他听,这样长期下来,他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如今老人已经是一本“有声故事书”,只要给他个由头他就能随口讲个故事。

  刘宝山

  刘宝山出生于武术世家,其父刘景文是民国时期全国国术比赛的冠军。刘的祖上有人是少林寺的俗家弟子,所以其功夫虽为祖传,但也源自少林。

  刘宝山自幼随父习武,深得少林武术的精髓,并于1978年开始授徒,当时授徒的模式仍沿用古代传统模式,师徒如父子,并不收费。1982年,电影《少林寺》在全国掀起了一股武术热,很多人慕名前来拜师,再沿用传统授徒模式已不现实,于是,刘宝山创建了“塔沟武校”如今的塔沟武校已被人们普遍认为是“天下第一武馆”。

  陈正雷

  1949年出生于太极拳发祥地——中国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太极拳第11代传人。

  陈正雷8岁开始修习太极拳,在太极拳、太极剑、太极推手等比赛中多次获得冠军,并蝉联两届全国太极拳大赛的冠军,有“太极金刚”之称,是中国当代“十大武术名师”之一。陈正雷在练功授徒之余致力于太极拳理论研究,著有《十段功法论》《陈氏太极拳械汇宗》《陈氏太极拳养生功》《陈氏太极拳术》等,为太极拳的推广和发扬光大做出了突出贡献。

  张秀琴

  张秀琴出生于被誉为豫西剪纸的“根儿”的洛宁县的长水乡长水村,她的祖母当年就是村里有名的剪纸艺人。张秀琴童年时因患小儿麻痹腿落下了残疾,祖母成了她学习剪纸的第一个老师。

  10岁时,张秀琴正式拜马兰芳为师,剪纸技艺在同龄人中已出类拔萃。后又得到剪纸大师李笑白的指点,成为李笑白的得意弟子。她的作品《奶奶的故事》《外婆的纺车》《说书》等题材来自民间,却又具有其独特风格,耐人寻味。

  王中义

  王中义是目前方城县为数不多的石猴雕刻艺人之一,直至他获得河南省杰出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后,这位已80多岁、雕刻了一辈子石猴的老艺人才被公众所关注。

  王中义15岁时开始学习雕刻石猴,他完全是自学成才,没有拜谁为师,因为当时几乎全村人都刻石猴。当地的石猴造型别致,形态多样,不仅具有审美价值,而且还有药用价值,深受周边县市人民的喜爱。由于缺乏宣传,方城石猴一直鲜为人知,在石猴雕刻费时又缺乏经济前景的环境下,当地大部分人已经放弃了这门传统手工艺,王中义也是为生活所迫才一直刻到如今。现在王中义最着急的就是石猴雕刻后继无人,跟他学习的两个侄儿也都是五六十岁的人了,他非常希望能找到合适人选来继承这门手工技艺。

  佟起来

  满族,祖籍北京。其父佟冠亚是中国滕派蝶画唯一传人,滕派蝶画起于唐朝,历史悠久,鲁迅先生称滕派蝶画是“缺门、独门、冷门,祖国的瑰宝”。

  佟起来自幼受其父影响,喜爱画蝶,兼工花鸟。佟起来是独子,为不使滕派蝶画失传,在其父指导下,虚心学习,并有所创新,终得滕派真传。他的蝶画绚丽多姿、栩栩如生,而且意境高远、古香古色,具有强烈的艺术特色。他的作品《滕派蛱蝶图》被滕王阁收藏,《玉兰八蝶图》在上海民间工艺珍品展览中荣获金奖。

  高庆民

  如今的高庆民不仅是一个铸剑师,而且是西平棠溪剑业公司总裁、“河南省首批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河南省十大能工巧匠”。

  生长于宝剑之乡的高庆民自幼秉承父志,钟情于棠溪宝剑,发誓要铸出已经失传于唐代的棠溪宝剑。他在十分艰难的条件下,历经无数次失败,最终破解了失传千年的铸剑工艺,成功地铸出了历史上有名的棠溪宝剑。铸剑成功后,高庆民开始向商人的角色转变,成立了河南棠溪剑业有限公司,并要把棠溪宝剑打入2008年奥运会,使棠溪宝剑成为指定的国际礼品。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