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23版:文化聚焦
3  4  
PDF 版
“小小说”闯出一片大天地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打印】  
编辑出版420期,总发行量8000万册,冯骥才说“小小说现象”是现当代文学史上自“白话文运动”以来重要的文学现象之一
“小小说”闯出一片大天地
下一步的目标是搞文化产业集团走上财富大道
中原网  日期: 2007-06-07  来源: 郑州晚报  
  □晚报记者 梁晨

  

  “中国郑州·第二届金麻雀小小说节”日前在登封闭幕,来自海内外的180余位作家学者探讨了小小说的现状、发展方向等问题,以及当前中国文坛的现象。昨天,记者采访了《百花园》《小小说选刊》主编杨晓敏,他说文化产业化将是小小说未来的方向。

  “小小说节”

  成为全国文坛瞩目盛事

  “小小说的队伍整体壮大了,绝大多数作家基本上都有拿得出去的代表作,还有了多位在全国叫得响的小小说作家,小小说逐渐得到了文坛的认可,小小说节也成为全国文坛瞩目的盛事。”杨晓敏告诉记者,这是他参加第二届金麻雀小小说节的感受。

  “小小说长期以来是文坛的弱势群体、草根创作,徘徊在主流文学圈之外,不过,这种状况正在改变。”杨晓敏说,这次小小说节规模大、活动多,参会者的综合水平也更高,说明小小说现在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在这次小小说节上,冯骥才、吴泰昌、雷达、胡平等著名作家、评论家,南丁、李佩甫、田中禾等河南本土著名作家,以及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的小小说作家齐聚郑州,参加颁奖晚会和小小说高层论坛等系列活动。

  总发行量8000万册

  打造出名牌

  “百花园杂志社已经将原来的小小说现象做成了小小说事业,郑州的小小说是中国文学的事情。”冯骥才日前在第二届金麻雀小小说节上说,小小说作为一种新兴文体,呈现出来的民间性的大众文化意义,使“小小说现象”成为现当代文学史上自“白话文运动”以来重要的文学现象之一。百花园杂志社近百次地举办全国小小说征文、笔会、研讨、评奖和函授等公益活动,累计有数十万人次参加了这些活动,对于推出精品佳作,发现、扶持新人,整合梯次作家结构发挥了重要作用。

  郑州长期以来被誉为中国小小说的集散地。20多年来,郑州百花园杂志社所属的《小小说选刊》《百花园》《小小说出版》,以及郑州小小说学会、郑州小小说创作函授辅导中心和小小说作家网,以独到的内容策划与市场定位,精心打造小小说品牌。杨晓敏介绍说,其中,《小小说选刊》至今已编辑出版420期,总发行量超过8000万册,有着稳定的数以千万计的读者。《小小说选刊》连续两届荣获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定的“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奖”,在同类期刊中,《小小说选刊》的月发行量和税后利润均位居前列,形成了恒久的品牌和名牌效应。

  金麻雀

  为国家级评奖提供参照

  在小小说庞大的作家群里,中坚骨干作家有300人左右,真正在全国有影响的大约有50位,不过,相比其他文学种类,显然并不算“富得流油”。“每年都有耳目一新的东西,这一届的好作品比以前更多。”杨晓敏如此评价第二届金麻雀小小说获奖作品。

  对于小小说未来的趋势,杨晓敏说:“小小说要保持文学品味、智慧含量,但不能过于阳春白雪,创作时要兼顾精英和平民这两个方面。”杨晓敏表示,倡导小小说文体的意义在于,不仅使更多的作者参与小小说创作,还通过作者的创造性劳动,让文体获得最大自由度,以拓展个性。“小小说参评鲁迅文学奖不是唯一目标,只有把小小说文体放在整个中国文学的大格局中去审视,才会形成小小说的兴盛。”

  “小小说文体长期缺乏国家级奖励,金麻雀奖对规范小小说文体,发现文学新人,推出名篇佳作,增强小小说作家队伍的稳定性都有好处。”杨晓敏认为,还有就是为将来小小说最终纳入国家级文学奖项提供某种参照。

  小小说

  并不是“小”事业

  杨晓敏认为,作为文化消费品,文学期刊不能回避发行量和社会影响力的问题,同时还应该关注作家的创作环境。

  “郑州作为小小说中心得到了同行的认可,正逐渐成为城市的一张文化名片,但我还有着更深远的打算。”在杨晓敏拨打的“算盘”上,小小说不仅仅要有社会功能,还要实现经济效益,产业化将是这张名片要走的财富大道。“为郑州当代文化的建设添砖加瓦是不能推脱的责任,如果尝试搞文化产业集团,也许能够走得更远。”

  谈到产业化的详细规划,杨晓敏考虑了几秒钟后说:“我们现在已经形成了编辑出版、多渠道发行、社会函授等多位一体的产业化模式,随后还计划与一些刊物合作,多搞出些精品,进一步扩大影响力。”不过,他略微透露出一点忧虑:“小小说目前拥有的文化资源还相对比较薄弱,我们需要更多的补充,比如出版社。”杨晓敏正竭力寻找着推动小小说产生“雪球效应”的能源动力。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