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6版:快乐高考晚报相伴
3  4  
PDF 版
小学生 中学生 大学生写高考作文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打印】  
今年高考作文你会怎么写?本报昨天征集了4篇
小学生 中学生 大学生写高考作文

中原网  日期: 2007-06-08  来源: 郑州晚报  
  今年河南的高考作文是给出一幅漫画,看图作文。一个孩子踩到西瓜皮摔倒了,立即有3个“大人”——社会、学校、家庭围了上来,异口同声说“出事了吧”。昨日,本报邀请了部分学生同写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其中有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有的或许文笔还很稚嫩,有的也许会偏题,不管怎么样,他们都试练了一番。

  晚报记者 张勤 见习记者 张竞昳

  小学生

  出事了 赵依斐 幸福路小学五(一)班

  在一个凉风习习的傍晚,希望小学放学了,一群背着书包、天真烂漫的小学生从校园里拥出来,火红的晚霞映红了天边,好像活泼孩子们的脸庞。

  几个七八岁模样的小男孩说说笑笑地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其中的小强脚下一打滑,“扑通”一声,摔在了地上。“你怎么啦,你怎么这么不小心啊!”有一个稍瘦的男孩用埋怨的口气说。“不对,不是小强不小心,是有人扔的西瓜皮被小强踩到了!”一个戴眼镜的小男孩说。

  “谁这么缺德?把西瓜皮扔在地上,想过他人摔倒时的感受吗?”小强揉揉被摔痛的屁股说。

  “来,小强,我扶你起来吧!”几个小伙伴异口同声地说,并同时向小强伸出了手。“噢,谢谢……”小强脸上泛着淡淡的红。

  旁边一位接孩子回家的家长,看到小强被伙伴们扶起来,瞟了他们几眼,锁紧了眉头,自言自语地小声嘟囔道:“唉,现在的孩子啊!真娇气,真不愧是温室里的花朵,不就是摔了一跤,用得着几个孩子来扶吗?娇气啊……”家长摇了摇头,慢悠悠地走了。

  一位记者在收集新闻题材,主题是现在社会的素质。刚才的事情,一五一十记者尽收眼底,他很快将这件事写成了新闻,发表在报纸上。

  小强的学校看到那条新闻后,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校长为此还开了会。

  “今天,我们老师在一起开会,只讨论一个问题:素质。今天的头版新闻大家都看了吧!那虽然是一件小事,为什么引起了社会的轰动?老师们自己想一想吧……”

  是啊!一块西瓜皮,为什么引起了这么大的轰动?家长、社会、学校,谁的话是对的?难道,这小小的,极不起眼的西瓜皮,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初中生

  最后一块西瓜皮 袁铭 郑州外国语中学

  怎么?又是西瓜皮滑倒了人?唉!……虽然说一块小小的西瓜皮代表不了什么,但这也反映了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人们缺乏环保意识,素质低。

  大家都知道,2008年的奥运会在北京举行,口号是:“人文奥运、绿色奥运”。平常街上出现西瓜皮,我们不以为然,但是,这一块“绿色”西瓜皮的出现,会让国外的媒体、观众、运动员怎么想?一届完美的奥运会出现这样一个不和谐的“插曲”,恐怕连中国人自己都不好意思呢!

  当然,错并不完全在于我们,这与社会、家庭、学校的教育不无关系。不管这块西瓜皮是大人还是孩子扔的,都没有关系,但是他们肯定会有家庭,肯定受过教育,这与学校、家庭的环境保护教育、素质教育以及社会环境是密不可分的。

  环保问题和人民整体素质的高低,与政府的责任也是不可分割的。解决类似这种问题要靠法律法规,不能完全靠道德约束,法律法规的落后是一个主要原因。看看新加坡,人家为什么有“花园城市”的美称,这与当地的人民素质、政府的重视不无关系。

  我的一位朋友与我闲聊时曾说到这样一件事,一次他出去玩儿时,拿着一个冰糕棍儿,走了三四里路没有见到垃圾桶。可见,政府在细节方面做得还不够,在一些街道上缺乏垃圾桶之类的设施。

  政府应该加大环保方面的执法力度,让人们从中悟出一些道理。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生活环境被破坏了,我们将无以为家。

  对于家庭和学校的教育来说,现在孩子的环保教育做得可能并不完善,我们不能等到垃圾满地、污水横流,环境被污染得满目疮痍时,才让孩子真正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那就太晚了。

  如果父母教育孩子从小爱护环境,就像爱护自己的家一样,有谁还会在自己的“家”中乱扔西瓜皮呢!

  现在赶快让这块西瓜皮摔醒我们,让我们从中悟出道理,这样社会才能不断完善,在我们还没有来得及犯错误时,就已觉悟,我们自然也就不会犯错误了。

  虽然,这是一个美丽的设想,但是,只要人们有了这个信念,就会尽自己所能去达到目标!

  我希望这块西瓜皮是在街道上的最后一块西瓜皮了。

  高中生

  站起来,你能行 马奈 郑州外国语学校

  这是一个很老套的对比:中国蹒跚学步的小宝宝摔倒之后,妈妈无疑会心疼地抱起孩子,用轻柔的语言来安抚稚嫩的哭声,用慈爱的摩挲来舒缓短暂的疼痛,并将过错推卸给地面:“谁让你摔着我们家宝宝的!”

  美国玩耍不停的小朋友跌倒之后,父母既不上前搀扶,也没有甜言蜜语的关爱,而是以鼓励的眼神、坚定的声调、充满信心的表情向孩子传达一种信号:亲爱的,站起来,你能行!

  也许这种差异有其内在的不同历史背景和教育传统,但是透过上述大相径庭的教育方式及其可能造成的结果,我们不难发现家庭、学校和社会在孩子的人格塑造上及学生群体心态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面对一名学生摔倒在地的情况,代表着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三个人异口同声地说:“出事了吧!”乍一看,这似乎有悖人情,有违常理,三者非但袖手旁观,甚至有冷嘲热讽之嫌。可实际上,这正是对孩子们遭遇挫折失败后能否凭借自身力量顽强地站起来,去迎接新的、更大的挑战的考验,也是对家长、教师和社会能否正确帮助“祖国的未来”踏平崎岖并建立合理的、公共的教育模式的投石问路。

  作为社会的基本组成单位的家庭,有责任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作为学生们接受教育的载体并联系着家庭和社会的学校,则应不遗余力地贯彻实行素质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与增强自主动手能力间寻求到最佳的契合点,这才有助于年轻一代在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时沉着应对,坚持不懈,而不至于蹉跌之后便垂头丧气,一蹶不振;社会发展靠的是人才,而学生是人才中的生力军,只有整个社会在家庭和学校的合理培养教育上形成具有普遍性的教育认知,才能使人们洞悉“出事了吧”的真正内涵——激励性的教育机制才是促进“江山代有人才出”的正确途径,不给予不必要的援助才会使学生愈加懂得“自助者天助”。

  这种社会共识的树立,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但其过程必然渗透到教育机制合理化,进而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各个层面,在其演进完善的道路上,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意味深长地对摔倒的孩子说:“出事了吧,站起来,你能行!”

  大学生

  给孩子们一点空间 王明善 郑州大学

  有这样一幅漫画,上面画着一个小孩踩着西瓜皮摔倒了,旁边有三个人,分别代表“家庭,学校,社会”,看到之后,异口同声地说:“出事了吧。”看到这幅漫画,我觉得可笑。是啊,不就是踩到西瓜皮摔倒了吗,有什么大惊小怪的,至于惊讶到“出事了”吗可是我们还不得不承认,在现实中,家庭、学校、社会确实认为这是出事了,而且他们时时盯防着孩子,不让他们出事。不信吗?那就让我们看看吧。

  当一个孩子在家里正想玩弄东西的时候,家长们总是担心这些东西会伤害到他们,而忙去阻止;在学校里,当一个班里的学生正兴致勃勃地讨论在五一长假中去哪里集体旅游时,学校突然发文件说禁止学生结伴出游;当几个孩子在河里游泳时,第二天的报纸一定有一个标题为“孩子们,这多危险啊”之类的文章。

  在孩子们的眼中,他们想做的大部分事情都被印着“禁止”两个字,他们感觉像被禁闭了一样。在家里有家长看着,在学校里有老师管着,在社会上有许多人监督着。他们始终被认为是最没有做事情的权利的弱势群体,什么事情都得等到大人们觉得放心了,或给他们安排妥当了才会让他们去做,好像他们一生下来就是被保护的,不允许做任何探险的事情的。

  于是他们真的受到了保护,也真的成了弱势群体。他们原来对生活、对世界的无限好奇心也被一次次地“禁止”而渐渐消失,他们许多具有创造性地想法也被一次次地否定。于是,渐渐地他们养成了习惯,不让我碰东西,我就不碰了;不让我去冒险,我就不去了,反正整天有人保护着,也犯不着没事找事。于是他们变懒惰了,变得更加依赖他人了,变得没有做事情的主动性了。而等到我们需要他们展翅高飞的时候,他们却飞不动了。

  前一段看过一篇文章,说的是中日韩三国举办的一个儿童夏令营,要让他们经历许多磨难,比如在充满荆棘的树丛中徒步两个小时。结果是大部分的中国儿童因受不了苦而中途放弃了。我举这个例子不是说中国的孩子不如外国的孩子,而是想对我们的家长、学校、社会说:“是该我们反思的时候了。”

  该反思我们的教育方法和对孩子们的态度了,孩子们最终是要飞起来的。我们需要让他们摔倒,对于他们的好奇心和一些创造性的想法,我们要给予充分的关注和支持,必须让他们冒险,让他们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如果我们还是墨守成规,对孩子们“倍加呵护”,将来我们会发现这才是真正的“出事了”!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