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01版:郑周刊
3  4  
PDF 版
荒凉北区迎东风 一渠一路见美景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打印】  

荒凉北区迎东风 一渠一路见美景

中原网  日期: 2007-06-09  来源: 郑州晚报  
  东风路位于金水区北部,东起郑东新区,与祭城路相毗邻,西抵沙口路,是北部地区贯穿东西的一条繁忙大道。它始建于1990年,因位于东风渠南岸而得名。

  万人挖出东风渠

  上个世纪的五六十年代,郑州市区的北部边缘(大致在现今的黄河路以北一带,现在的农业路、东风路直至北环)大多是村庄农田、旷野沙丘,一派乡野风光。东风渠就位于北郊这一区间。

  东风渠原是1958年春郑州人用义务劳动的办法开挖的一条引黄灌溉渠。那时没有挖土、运土的机械可供使用,工人、郊区农民、解放军官兵、机关干部、学生等分段分片包干,用铁锹挖土,用手推车、架子车或抬筐运土,挖到深处遇上水,就用水桶挑水,水桶不够用了,就用洗脸盆一盆一盆往岸上传递。有关重点闸、桥、穿越河道的工程,由省、市几个建筑单位不计利润承担施工。

  原郑州市庙李乡的老村民回忆说,当时,附近的许多农民和市区的机关、企业单位干部职工带上简单的铺盖及挖土工具,搭起帐篷,住在河堤上,风餐露宿,大干苦干,到上世纪60年代初,终于开挖出一条人工渠道。渠首五孔库闸建在原邙山区花园口镇岗李村东北,往南与索须河、贾鲁河交汇,至市区白庙折向东南,在管城区穆庄北入七里河。干流原长42公里,渠道建成后,因是一项浩大的相互配套的系列工程,根据当时的形势,总称为东风渠。

  东风渠曾于1960年、1961年两次试放黄河水,由于泥沙淤积,造成两岸土地盐碱化,不能继续使用。1962年起,只好将索须河、贾鲁河以北渠道予以废除。渠首从臬村闸处开始,全长也只有19.7公里,现已成为市区和近郊的主要泄洪排污河道了。

  东风路得名于东风渠

  最初的东风路只是东起花园路、西至南阳路近3公里的一段,宽也只有18米,人行道宽8.14米。路旁最早建有郑州轻工业学院、河南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郑州合成纤维厂、中州乐园等。

  中州乐园就是现在的中州绿荫广场,建于1990年。上世纪80年代,杨洁导演、六小龄童等主演的央视版《西游戏》开始热播,全国上下都掀起了人造景观的热潮,尤其以“西游记宫”为甚。郑州也不例外,赶潮流的郑州建起了中州乐园,其中的西游记宫里面有集声、光、电于一体的机械模型,模拟唐僧师徒八十一难的部分景点,非常逼真。当初郑州几乎还没有什么真正的游乐园,虽然中州乐园的票价不低,但还是掀起了郑州一次全民游园的高潮。

  让人遗憾的是,由于人造景观千篇一律的劣势,新鲜感丧失之后,游人日益减少,中州乐园经营受到严重影响。1999年5月,为给市民提供更多的绿地,郑州市政府决定承包中州乐园附近农民的土地,由政府投资,将其改建成开放式绿化广场。当年7月1日便组织开工建设,总投资450万元。

  占地6.67公顷的中州绿荫广场,绿地面积占到81.91%,而3.02%的水面更增加了广场的灵秀。

  近些年随着郑州加快城市化进程,东风路进行了全面拓宽改造,向东直通郑东新区,东风路西段穿过南阳路后,于2005年10月下穿铁路3孔涵洞,直通沙口路。

  荒凉北区

  如今热闹非凡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我们越来越离不开“超市”,东风路附近的大小超市数来数去还真不少,逛超市已是许多郑州居民,尤其是家庭主妇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然而几十年前,东风路还很荒凉,除了轻工业学院这个大单位外,大部分地方都是田地。

  于是,担担或推小车走街串巷叫卖做生意的就比较多。农民称这些人是“货郎担”,老郑州人又管这些行商叫“做小买卖的”。

  “我印象最深的是骑着车沿街叫卖大桥牌冰糕雪糕的老爷爷。”今年36岁的王女士是东风路大铺村人,“那时候,能吃上一个冰糕,一天都美滋滋的。”王女士还没说完,旁边的一个中年人急着补充道:“还有推车卖凉粉凉皮的,那时候像这种东西是很少有门面房的。”

  然而这几年,西方零售市场的“特产”——超级市场涌入郑州,大大小小的超市在郑州大街小巷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不仅彻底改变了郑州人的生活方式,也彻底改变了东风路以往荒凉的面貌。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