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卢曙光
14个严寒酷暑,14个春华秋实,他们跋山涉水、串寨走乡,足迹往返在晋冀鲁豫的农村和工矿,像肩扛百货箱手摇拨浪鼓的货郎,把传统的戏曲艺术送到寻常百姓家门口。河南小皇后豫剧团,坚持走“平民剧团”的道路,每年巡回演出350~400场,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和赞誉,同时得到了中宣部、文化部、省委省政府以及有关部门的表彰和奖励。河南小皇后豫剧团,是中原梨园里一朵傲放的红梅。
勇闯市场天地宽
河南小皇后豫剧团筹建于1993年初,是一个完全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民营职业剧团。从建团伊始,该团就把剧目建设和人才建设放在了工作的首位,从省内外聘请著名的导演和设计及颇具艺术潜力的演员和乐手,并通过强化训练培养了一批学员。十余年间,他们不仅演出了《铡刀下的红梅》、《风雨行宫》、《美女涅槃记》等创作剧目和许多优秀的传统保留剧目,还自己动手改编、移植、整理加工了《三更生死缘》(三本连台)、《五凤岭》、《花喜鹊》、《春秋配》等一批深受广大农民喜爱的新剧目。
用艰苦的桨撑发展的舵
每年的腊月三十,这个家家户户庆团圆,欢欢喜喜过大年的日子,正是小皇后豫剧团整装待发的时刻。因为大年初一主要为农民演出,春季的台口多,而且是一天两场甚至三场的演出,每个台口三到四天,辗转奔波,接连不断,巡演行期一般四个月左右,他们往往是“出门一身棉,回来一身单,棉袄换成大布衫”。
就演出条件而言,除了山西农村大都有露天舞台以外,其它绝大多数地方都是搭的高台,演员在舞台上经常是刮风吃沙,迎雪吞冰,五黄六月晒得流油,十冬腊月冻得筛糠,逢到下雨,大家还要上淋雨、下趟泥、抢箱救景护行头,受的那个罪,吃的那份苦他们从来没有抱怨过。这苦,这罪,确实让有的人心悸,让有的人流泪,但当剧团的演出得到观众认可,台下报以阵阵掌声时,那吃苦受罪的情形早被演员们忘得无影无踪。
1995年,该团被省人事厅、文化厅评为河南省文化系统先进集体。2003年,该团又被中宣部、文化部授予“全国服务基层、服务农村先进集团”的光荣称号。该团组织创作的向建党八十周年献礼剧目《铡刀下的红梅》,被中宣部评为“五个一工程”优秀剧目奖,并连续两年入围了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初选剧目。王红丽获得中国戏剧二度梅花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