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队员们在郑州花园口上岸 |
|
漫天雨雾的黄河上,能见度不到4米。13勇士冒着刺骨凉风,摆着3只小皮筏夜漂黄河,他们年龄最大的已经56岁,最小的也已44岁。迷路五六次,搁浅七八回,昨日17时许,经过26个小时、行程190多公里的拼搏,他们顺利从洛阳抵达郑州花园口。
为将20年前首次全程无动力工具漂流黄河的进取精神传递下去,这些黄漂老队员相约22日前后再乘筏漂向开封,并在合适的机会再从源头重漂万里黄河。
晚报记者 吴泳/文 周甬/图
一路上几乎全泡在水里,勇士们靠岸
“回来啦!回来啦!”
昨日16时50分许,一个“小红点”出现在黄河公路大桥西北约1公里处。花园口116号坝头上,翘首等待的漂黄队员的亲友及来自各地的漂流爱好者立刻欢呼起来。
17时许,“小红点”越来越近。一艘粉红色橡皮筏上,3名汉子丢掉船桨,迎着人群不断挥手呼叫,慢慢靠上岸。
17时15分许,另两艘皮筏先后在南裹头大坝和116号坝靠岸。等了1天多的亲友捧起鲜花,冲上前和他们拥抱。
“差不多一天一夜没吃东西了,一路上几乎全泡在水里。”跟着7名老黄漂队员全程体验的摄影师陈先生,刚一下船便瘫坐在坝头。望着身边仍有说有笑系缆绳、换衣服的老队员,他跷起大拇指:“太猛了!”
年近三十的陈先生介绍,他虽然喝着黄河水长大,但从未如此近距离和母亲河接触过。他用“饥寒交迫、危险迭出”8个字来形容这次漂流,“这苦吃得值”!
6月19日15时许,7名河南黄漂老队员,在20年前的老队长袁世俊带领下,从洛阳市黄河西霞院水库出发,沿黄河冒雨向郑州挺进。他们都是20年前参加“黄河首漂”的河南队队员(见本报6月14日报道)。6月19日是当年河南黄河漂流探险队负责人雷建生、郎保洛,队员朱红军、张宁生牺牲的日子,4人又都是洛阳人,因此他们选择把洛阳作为起点漂流,以纪念牺牲的战友,纪念那次刻骨铭心的冒险。
迷路五六次,搁浅七八回
13勇士风雨中夜漂黄河
风雨再大,也一定要当天开船
19日上午,为4名战友扫墓祭奠后,他们本想马上出发,不承想细雨淅淅沥沥,越下越紧。等到下午3时许,队员们决定,风雨再大,也一定要当天开船:“19日是建生他们的忌日,日子绝不能改。”于是,一行13人分乘3艘橡皮筏出发了。
袁世俊介绍,这次漂流的装备比20年前的“零技术、零装备”大有改进,但大家约定,仍然只使用人力船桨作动力,坚持“无动力漂流”,就像不能开着汽车去重走长征路一样。
风雨如晦水天不分,寒意逼人
刚漂进西霞院水库,队员们便连叫不好。原来水路不同旱路,连天阴雨使得水天不分、东西难辨,能见度不到4米。
队员王新文回忆说,前行不到5公里,所有队员浑身都湿透了,冷冰冰的裤管浸着肌肤,四周冷风刮着,舱里积水泡着。
陈先生脚上套上3层塑料袋仍觉得寒风刺骨,他说当时发现好几个非常精彩的镜头,但身体早已不听使唤了,毫无力气再去拿相机,只好眼睁睁看着精彩镜头错过。再看同船的老队员们,虽然也都成了落汤鸡,但摇桨的摇桨,掌舵的掌舵,谈笑自若地驾着小皮筏前进。
漂了1个多小时,竟回到了原地
船过洛阳20余公里,河面越来越宽,雨也越来越大,3艘皮筏仿佛驶进汪洋大海。
老队员李潮革介绍,当时他们一心想在天黑透前多赶些路,所以一路都在奋力划桨。不料在没有任何航标的情况下,划着划着方向就偏了。
“一会儿荡到河北岸,一会儿又荡到南岸。”队员巴鲁称,当晚9时许,在洛阳至偃师段,他所在的小船“前行”了1个多小时,居然竟兜了个大圈子又回到原处。
到凌晨的时候,漂流队已经迷路五六次。为防止失散,队员们奋力将3艘筏子用尼龙绳头尾相接拴在一块。决定让筏子顺流而漂,这样至少能保证向东的大方向不错。
谁知顺流而下也出现了问题,河水往往把他们冲上河心暗滩,不知不觉就搁浅了。队员们下船推筏,不料暗滩上水况更复杂,前一脚水还只有大腿深,后一脚扑通就跌进没顶的旋涡里。
昨日凌晨3时许,经过12个小时的漂流,粒米未进的队员们抵达巩义市伊洛河入黄河口。此时已到了饥饿和困乏的极限,大家决定靠岸露宿4个小时,摸出随身携带的黄瓜、西红柿、火腿肠等食物,勉强垫补一些。
铁索贯河,稍一不慎就可能翻船
昨日清早7时许,队伍继续出发。此时,雨终于停了。
中午12时许,他们漂到焦作武陟县黄河浮桥处时,再次遭遇险情。因汛期调水调沙,纵贯南北的黄河浮桥已临时拆除。但连接两岸的铁索还在,其中不少被暴涨的河水吞没。铁索潜在水面下不远处,稍一不慎就可能将筏子绊翻。
摄影师陈先生说,好在7名老队员经验丰富,望见铁索便预料到这种隐患。他们马上减速,一人执桨站在船头,不停用桨往水里探。探明水下铁索位置后,方才小心翼翼穿过。
17时许,漂流队终于安全抵达郑州。
传递“漂黄”精神,下一站是开封
“我们就是想在纪念当年‘黄漂’的同时,把那种敢于冒险、拼搏进取的精神传递下去。”队长袁世俊登岸后说。
他介绍,6月21日队员们与郑州大学师生座谈后,将继续漂流,下一站是开封。袁同时表示,队员们正在商量,准备在适当的时候再次从黄河源头漂流,重温当年的足迹。
线索提供 刘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