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荥阳市领导为老张送去了米面油等物品,并发给他5000元慰问金。 |
|
本报6月19日报道了荥阳环卫工人张西林拾到七万元现金归还失主的事后,荥阳市委书记杨福平看了报道,向全市63万市民发出“学习张西林精神”的号召。很多读者或打电话,或亲自探望,表达对这位老人的钦佩。
昨日下午,荥阳市委常委、副市长路红卫,荥阳市委常委、市委办公室主任李文岭代表荥阳市四个班子专程来到张西林租住的地方,给他送来米面油等物品,并发给老张5000元慰问金,他们对张西林说:“老张,谢谢你,你给荥阳人民争光了。”在得知张西林的女儿学的科目和城建有关时,荥阳市城建局局长宋金贵当场表示,张西林的孩子大学毕业后,如果有意回到荥阳工作,他们将优先考虑安排。
6月20日,在荥阳市“讲正气,树新风”总结大会上,荥阳市委书记杨福平说:“环卫工人张西林有这么高的思想境界,我们这些掌握着一定权力、有着固定收入的党员干部,该作何感想?张西林的高尚品德值得全市63万市民学习。”晚报记者 王战龙 文/图
一个高考成绩不错的男孩要陪老张扫半天马路
郑州的宋女士在新闻见报的第二天就打来电话,说自己在郑州四十七中读书的孩子刚刚参加完高考,估分挺高的,看来很快就会到外地上名校。孩子很有正义感,前年夏天,看到晚报上登了一则外地女大学生暑期打工,被老板扣了工钱,去讨要时被黑心老板暴打一顿的消息后,义愤填膺,立即取出200元压岁钱送了过去。为的就是不让这位打工挣学费的姐姐误解了郑州。
这次看完老张的故事,孩子很感动,说一定要专门去荥阳看看张大伯,如果可能的话要陪他扫半天马路,顺道把自己没穿过一次的新T恤衫送去。
宋女士说,孩子马上要到他乡读书,他说自己的形象也是河南人形象的一部分,希望今年到外地读书的大学新生都能看看张大伯的事迹,到了他乡,抬头做人,埋头读书,成就自己,报答父母,为养育自己的家乡加分添彩。
宋女士说儿子很真诚,他说已经或者即将背井离乡的人,对家乡,对家乡人,对家乡的形象感触更深。希望社会好好地关心张老伯这样的好人,不让好人受苦,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刘先生建议在老张捡钱的地方竖一块拾金不昧纪念碑
给本报打来电话,对老张表示敬佩的市民还有很多。其中家住丰产路的刘先生的话很有代表性,他说:“人穷志短之说,根本不具备普遍意义,平凡甚至在有些人看来是低微的老张,用他的善良,书写了穷人的伟大。这样的事儿不多见,荥阳市政府可以考虑在老张捡到钱的地方,为他竖一块碑,我认为这样做一点也不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