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几位老人在猜石碑上的谜语。 |
|
谜语是市民自发写的,他们称石碑为“文化墙”
该不该在公共设施上写东西,有争议
□晚报记者 董占卿
实习生 付首鹏/文
晚报记者 马 健/图
本报讯 像“听不见,看不见,洗不净,煮不熟,打四种菜名”这样的谜语,在淮河西路与郑密路交叉口附近的滨河公园南入口处的一碑上,还有很多。这些谜语每天引来众多游人驻足竞猜。昨日上午,市民李先生称这种文化为“文化墙”。
昨日上午10时许,记者来到滨河公园南入口,见一两米多高、宽约4米的碑前围了不少人。走近一看,是一块记述有关滨河公园的碑,碑文四周、碑的侧面和碑的背面写满了各种谜语。记者粗数了一下,约有4种笔迹,近40条谜语,最短的仅有两个字,长的有28个字。“春节前,一个老头儿开始在碑上面写谜语,后来听说这个老头儿去了西安。但从那以后,别人也开始在碑上写谜语。写得最多的那个人姓刘,是位60多岁的退休教师。”刘老师经常来写,且很多谜语是他自创的,如果有人猜中,他就开始更新。
“我每天都过来看碑上的谜语,并抄下来,现在抄100多页了。”周先生说,他们都叫这碑为文化墙,人老了,没什么事情做,琢磨琢磨谜语,脑筋动了,不容易得老年痴呆症。
在公共设施上写东西,有人认为不应该,也有人说能够娱乐市民的业余生活,但可申请个地方,比如弄块涂鸦板。线索提供 申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