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晨林展示自己在香港大学读书时与老师的合影 |
| 海洋馆里留下难忘记忆 |
| 我的母校香港大学 |
|
□晚报记者 胡审兵
李永举现在的身份是河南康辉国际旅行社出境中心的副总经理,在10年前,他还是当时河南省旅游总公司的一名导游。昨日,面对记者谈起10年来豫港游市场的变化,李永举如数家珍。
上世纪80年代,去香港的都是有钱人
李永举说,上世纪80年代,全国出境组团旅行社非常少,相当于垄断经营,去香港的人也少,报价也非常高,但那时去的都是有钱人,当时市场也非常规范,到香港吃住等都非常好。后来随着出境组团旅行社的增多,港澳游市场价格一度降到1000元以下,市民都可以通过旅行社轻松地去香港旅游。据统计,1997年,河南省全省去香港旅游的人数只有2万人左右,而到2006年年底,这一数字升至30万人左右。记得最多时,报名去港澳游的人数占到整个出境旅游人数的70%左右,非常火爆。
刚回归后去香港,游客见啥买啥
李永举说,他是1998年首次带旅游团队去香港,当时游客到香港购物非常不理智,碰到什么珠宝、首饰等通通买,他当时带的团队有15个人,一趟旅游回来各种花费合计达到30万元,非常惊人。例如,当时当地的地接导游经常向游客推荐的一种据说是镀了铂金的带有紫荆花标志的钥匙链,卖到100元人民币一个,游客当时都是抢着买。而现在,随着内地商品品种越来越丰富,游客去香港不再像以前那样疯狂购物了。
“自由行”后去香港旅游越来越方便
李永举说,香港刚回归祖国那会儿,会说普通话、听懂普通话的港人很少,记得当时在香港安排游客自由活动时,他带领几个游客迷了路找不到住宿的宾馆了,就找路上执勤的警察,说普通话他们听不懂,只能写中文,他们才能看懂。而如今,在香港,不仅警察,普通市民以及酒店的服务员,有些人说的普通话比内地人说得还流利。
在香港回归前后,游客去香港都是提前换好港币,因为当时在香港兑换人民币的地方很少,而现在除了银行外,在香港的大街上,随时都能看到人民币的兑换点,还可以刷卡消费,非常方便。
从2007年1月1日起,郑州开放“香港自由行”后,据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的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共办理港澳通行证3.1万余人次,同比增加了50%,占办理出境人数的一半以上,日均受理250余人次,最多的一天办理港澳通行证的人数达到400余人次。
去香港购物,推荐买名牌化妆品、电器
对于想随团或者“自由行”去香港旅游的市民,李永举建议说,香港的公共交通设施非常发达,交通标志设计也非常周到,香港的地铁全程达到91.6公里,地铁设有人工售票和自助售票,想到哪里去中途都有提示。此外,香港也有类似内地的公交车以及丁当车,可以自助投币,到哪里去都非常方便,还可以直接到达海洋公园。内地游客去香港可以购买名牌化妆品、电器、衣服等,这些价格比内地的便宜,不必买那些普通商品。
“我与香港的十大细节”之我在香港受教育
香港大学
国际化程度非常高
更注重学生
实际能力的培养
讲述者:李晨林(香港大学博士)
我在香港念了4年博士,毕业后又在那里工作了八九个月。我想,对于香港的教育,我是比较有发言权的。
在读博之前,我在郑州大学化工学院化学系读完了本科和硕士。2002年,我硕士研究生即将毕业的时候,开始在网上搜寻各个大学的详细资料,确定读博的方向。因为当时念的是环境工程专业,就有针对性地向这些方向搜寻。
在香港大学的网页上,我发现有位教授的研究课题与我的攻读方向非常契合,而且我也很有兴趣。于是,就申请到香港大学读博。
当时的手续还是比较简单的。我只是向对方提供了我的托福成绩、历年来的奖状等材料,就得到香港大学的录取。
听说,现在申请读博的手续要复杂得多。对方会派教授到内地来,对提出申请的学生一一面试,合格才能够被录取。所以,当年我还是很幸运的。
我所在的香港大学,是香港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孙中山先生曾习医于此,所以,港大学生都会很骄傲地说,孙中山先生是他们的校友、前辈和学长。
在香港大学读博的4年间,我最深的感受是学校的国际化程度非常高,这是内地大学远远比不上的。在学校里,教授全部用英语授课。学校里不但有很多外籍教授,还有世界各地的交流学生。不必出校园,通过和他们的日常交流,就可以接触和了解到各国的文化和教育形式。
此外,本科生也有很多出国交流的机会。学校有各种各样的奖学金,还有香港富豪们设立的个人奖学金。获得了这些奖学金,不但可以获得学费和生活费的支持,还有到剑桥、伦大、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等名校做交流学生的机会,时间数月到一年不等。
香港大学另一明显与内地大学的不同,是特别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和个人的独立操作能力。他们每年都会在学校的协助下,根据自己专业的不同,到各大企业寻找实习的机会。这样的实习和内地大学生不同,实习生的职位也是需要面试考取的。得到实习的机会之后,也绝对不是走走过场,而是实实在在地学习和工作。这样,在就业时,就会有更大的竞争力。
而在日常的学习中,教授们也绝对不是单向地填鸭式的灌输,而是更多地采取讨论性质的教学模式,课堂气氛非常之活跃,学生的思维方式也极其开放和灵动。
就我在香港大学读博士的经历而言,我觉得在港大做科研是非常幸福的事情。首先科研经费是非常充足的,不需要像一些内地大学一样,为了找经费而发愁。其次,各项硬件设施都非常精良,堪称世界一流。我读博时研究的环境与能源这个课题,我们一组人就有专门的实验室。实验室非常之大,所使用的仪器设备,不逊于世界任何名校。
晚报记者 邢进/文 王梓/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