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件“匍”鸭形盉不仅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亦是研究西周时期礼仪制度的实物资料,器盖内的铭文还是了解应国历史和揭开西周分封制之谜的重要史料。 |
|
在河南博物院,有一尊西周时期的“匍”鸭形盉,在当时为什么把纯铜铸成鸭子的造型?
盉(he):古代温酒的铜制器具,形状像壶,有三条腿,也有四条腿
□晚报记者 曹继慧 通讯员 柳恒
早就闻听青铜器精品“匍”鸭形盉的大名,但去了几趟河南博物院都未能一见“匍”鸭形盉的真身,原来它代表着河南的深厚文化底蕴出去展览去了。可我们还是不禁对这件声名远播的喝酒器具充满好奇,缠着博物院的工作人员为我们一一道来它的来龙去脉。
“鹰城”来历的有力物证
在我们河南省的中部,有一座既古老又年轻的城市——平顶山。平顶山有两个别称,一曰“煤城”,另一曰“鹰城”。这“煤城”的称号自然是不言而喻,因为平顶山的煤炭资源很丰富嘛!可平顶山又为什么被称为“鹰城”呢?恐怕知道的人就寥寥无几了。说起这件事啊,那要追溯到3000年前一个古老的封国——应国!
根据史书《竹书纪年》记载,商代就有了应国,周武王灭商之后,又将其弟分封于应地,作为周王室的屏障。而古应国的地域范围,就在今天的河南平顶山一带,在古文字中,“应”通“鹰”,因此,“鹰城”的叫法也就一直流传了下来。
关于应国的历史,以前只有一些文字性的记载,缺乏实物印证。直到1986年,考古工作者在平顶山滍阳岭发掘出了大批应国的文物,才揭开了应国神秘的面纱。应国墓地出土的青铜器,制作精细,纹饰华美,更重要的是,不少器物内部还铸有重要的铭文,或叙述历史事件,或涉及古代的礼仪制度,具有非常珍贵的史料价值。在众多的文物精品中,“匍”鸭形盉则堪称经典之作。
有三千年历史的“匍”鸭形盉
河南博物院的专家告诉我们,“盉”是古代调和酒水的器具,可以控制酒的浓淡。“盉”与“爵”配套可以盛酒,与盘配套亦可盛水。平顶山应国墓地出土的“匍”鸭形盉,通高25.2厘米、长31.8厘米,整体造型仿制鸭形,前方的鸭颈和鸭嘴构成流部,用以倒酒;后方的鸭尾构成鋬部,成为把手。更为巧妙的是,鋬手上部有一位奴隶形象的侍者,他手里拉着连接器盖与器身的铜环,这样一来,器盖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脱落的!这不正是今天我们为了防止壶盖滑落而在自家茶壶上拴上绳子想要达到的效果嘛!3000年前的应国先民就有了如此创造,真可谓匠心独具呀!
如果我们把盖打开,还能够发现盖内有43个字的阴刻铭文,笔画均匀,字迹清晰。铭文记述应国使者“匍”到氐这个地方探访邢国的国君邢公,邢公派了一名叫“伣”的专管外交事务的官员会见了他,并赠送给他一件鹿皮披肩,两张兽皮,一钧(古代重量单位)青铜等礼物。后来匍用邢公所赐的铜做了这件盉,以作纪念。因此,通过这件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到西周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已经有了一定的互访邦交礼节,也印证了古文献中应国和邢国存在的真实性。当然,也有不少专家认为,“匍”鸭形盉盖内的铭文描述的堪称一部中国早期的外交史。
它不仅仅只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鸭形盉的造型源于水鸭或称飞凫,可为什么要选这种动物形象制作青铜器呢?专家们也有专家们的看法。
据河南博物院的专家介绍说,出土“匍”鸭形盉的平顶山应国贵族墓地的等级大致相当于卿大夫一级,而在此出土的鸭形盉,正好对应了史书《仪礼·士相见礼》所文:“下大夫相见以雁……上大夫相见以羔。”也就是说,在中国古代,上大夫相见时的礼仪是互赠羊羔,下大夫则用雁,而当时所说的雁,一般为舒雁,包括鹅类的水鸟。它是根据西周严格的等级制度所制造,像匍这种卿大夫一级的贵族,只能用鸭、鹅之类造型的器物。由此可见这件鸭形盉不仅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亦是研究西周时期礼仪制度的实物资料,器盖内的铭文还是了解应国历史和揭开西周分封制之谜的重要史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