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学概,国务院香港事务顾问,香港富财有限公司董事长,南京天圣森林资源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
|
亲历风暴
周天寒彻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香港的房地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从1985年房地产市场复苏,到1997年房价已上升了10倍。然而,一场看不见的疾风暴雨已经暗自涌动,凶神恶煞般向着香港奔袭。
香港回归之后的第二天,泰国政府宣布泰铢自由浮动,席卷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开始了。1997年10月,数家欧美投资银行和对冲基金同时向香港汇市、股市和恒指期货市场发动猛攻,疯狂抛售港元和恒指期货,恒生指数从16000多点暴跌到6000点。施先生主营的国际贸易和房地产,正是受到金融风暴影响最大的两个行业。他清楚地记得:“1000万元买进的货品,没两天就‘资不抵债’,投入楼市赚来的钱,很快就变成了空置的钢筋水泥。”
港府出招
力挽狂澜
面对国际投机家车轮般的轰炸,特别是到了1998年夏季,当时香港的外汇储备已损失了80亿美元。面对危机,特区政府坚决捍卫联系汇率,打响了港元保卫战。“现在想来,真的应该感谢当时的特首董建华先生。”施先生说,港府突然出手,动用1180亿港元外汇基金入市,给国际炒家们以致命一击。
施先生感叹,如果说金融风暴有什么积极的意义,那就是让香港人变得空前的坚强和团结。“尽管资产严重缩水,但还是有很多香港人拿出几年来的辛勤积蓄进行投资、救市,这既是帮政府,也是救自己,更是救香港!”
内地力挺
凤凰涅槃
“有高峰,就一定有低谷,反之也一样。”施先生表示,在整个金融风暴过程中,他从来没有对香港的未来丧失过信心。终于,香港经济从2002年开始浴火重生。
回顾这场风暴,香港人发现,正是危机让他们第一次与内地发生了“亲密接触”。施先生清楚地记得,在飞涨的物价面前,来自内地的粮油主副食品、土特产等生活必需品源源不断地输入香港,而且全部是平价优质供应。也正是从那个时候起,他和身边很多香港人,不断听到来自内地的一项又一项利好政策。开放内地自由行,内地游客旺盛的购买力,不断为香港旅游业输入新鲜的血液。CEPA签订,大量的香港零关税商品流入内地,有人说,中央政府其实就是在给香港“送钱”。施先生说:“正是因为有了中央政府的鼎力支持,香港经济才能迅速地复苏,并在东南亚最早摆脱金融危机。”
据《现代快报》
香港回归十周年10件大事
由香港13家传媒机构联合主办的“香港回归十周年10件大事评选”已经揭晓,“香港回归祖国”位列10件大事榜首,得票高达84507票。“抗击非典”、“香港获准协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马术赛”排名紧随其后,获选为10件大事的还有香港成功举办世界贸易组织部长会议、抗击亚洲金融风暴、《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签订实施,以及泛珠三角加强合作、推动教育改革、对抗禽流感等。
香港“三大中心”地位更加稳固
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年轻的特别行政区显示出巨大的灵活性和适应能力。“回归10年来,香港作为国际贸易、航运和金融中心的地位没有改变,相对于10年前泡沫式的增长,今日香港经济后劲十足。”香港利丰集团主席冯国经说。
金融市场:晋升全球第六大股票市场
回归以来,香港经济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禽流感、全球经济放缓、非典疫情等一次次冲击。然而,香港百折不挠,愈挫愈强。香港股市市值从1997年的4万多亿港元猛增至目前的16万亿港元,晋升全球第六大股票市场;集资总额2006年达5245亿港元,是1997年的两倍,其中首次公开招股集资额逾3000亿港元,超过纽约,仅次于伦敦,全球排名第二。目前,全球排名前100位的银行中,有70多家在香港营运。
贸易中心:占据世界有利位置
今天的香港,依然是名副其实的世界贸易中心,官方统计显示,香港外贸总额在1997年只有2.9万亿港元,而到去年已劲升至5万多亿港元,整体货物贸易出口已连续4年获得两位数的增长。
航运中心:每3分钟有一艘船舶进入香港
目前,有86家航空公司为香港国际机场服务,每周约有5600个航班往返世界各地超过150个城市。作为世界第七大航运中心,每3分钟有一艘船舶进入香港,每两秒钟处理1.4个标准货柜。香港航运业的收益,由1997年的700多亿港元,上升至2005年的1300多亿港元。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