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7版:生活DIY*玩家
3  4  
PDF 版
他捏出的面人真叫绝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打印】  
25岁的孙伟宸捏出的面人活灵活现,对于创作出的面塑精品,那是出多少钱也不卖的
他捏出的面人真叫绝

中原网  日期: 2007-07-04  来源: 郑州晚报  
  面塑玩家孙伟宸
  面塑作品“田园系列”
面塑作品“旧上海系列”

  他对小小面人入了迷

  孙伟宸在西耿河租的房子离晚报非常近,但之前确实没有听说过他。今年4月,为了丁亥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他精心制作的一件高25厘米、宽30厘米,采取中空的面塑手法完成的面塑作品——炎黄二帝像引起众多媒体关注,我才开始注意他的作品。

  6月30日,走进他既是安身之所,又是创作空间的那间陋室,看到了他独具特色、栩栩如生的面塑作品,感觉到他真是太爱玩面人了,而且玩得太苦了。天气那么热,他的工作室里连个电风扇都没有,他说是害怕捏活时扇叶引起的气流对作品产生哪怕是微小的影响,所以他宁肯自己汗流浃背。

  “这点苦其实不算什么,刚开始学的时候,那才叫一个难受。”孙伟宸是一个有点腼腆的人,说话的语调很轻很淡,但是从那些陈述中可以感受到他的从艺经历其实并不平坦。原来,为了研究面塑这门艺术,他闭门在家两年,其间完全靠哥哥支付生活费用。

  他塑造的面人活灵活现

  今年25岁的孙伟宸出生在老子故里——河南周口鹿邑的一个村庄。初中毕业后他来到郑州打了两年工,后来改行学厨师。在一个大酒店里,他学会了食物雕刻。后来,他嫌经常用萝卜、南瓜等雕刻颜色单调,就尝试着用面掺进颜色后做面塑,这样颜色可以随意调制。客人们对这一创意都非常欣赏,不少人在饭后将这些面雕带回家留作纪念。2005年夏天,他干脆辞去工作,专心在家做面塑,一心要搞出个名堂来。

  当好的作品越来越多的时候,孙伟宸也发现了一个难题:传统面塑作品风干后容易变裂、变形,遇到阴雨天气又容易发霉长毛,并且包装粗糙或者没有包装,不易保存。他创作的许多精品因为没能解决好保存的问题,或者裂掉,或者霉变,只能白白扔了,而这让他心疼不已。

  功夫不负有心人。不知经过了多少次的尝试,他终于总结出了一套无论阴晴雨雪的天气面人都能不干不裂、色彩鲜艳、晶莹如玉的“独门秘籍”。

  我们总觉得捏面人是小玩意儿,登不了大雅之堂。可是,当我来到年轻的面塑艺术家孙伟宸家中,看到他的“田园系列”和“仕女系列”,不由得发出惊叹:这些美轮美奂的美女、活灵活现的昆虫竟然真的是用面捏成的吗?看来即使是小玩意儿,只要你用心去钻研、努力去创造,也能将其升华为巧夺天工的艺术品。晚报记者 苏瑜/文 张翼飞/图

  挑战传统 创新小面人

  孙伟宸随物塑形,神形兼备,但他却独独钟情于“田园”和“仕女”两个系列。他创作的古典仕女“轻触姣容”在2006年的“第十三届中国艺术博览会”上获得银奖,随后作品“五娃戏弥勒”荣获首届中国中部文化产业博览会金奖,“花开富贵”荣获中原民间工艺美术展览金奖。

  艺术也需要不断地创新。这不,现在他在大量观看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旧上海的影像资料,包括张爱玲的小说,他准备突破自己大胆创新,要把那个时代的旗袍美女用面团塑造出其衣香鬓影,万种风情。

  太醉心于艺术的人,往往不善于经营市场,孙伟宸目前的生活状况比较窘迫,他的生活来源主要就是靠平时捏一些孩子们喜欢的奥特曼、机器猫等卡通形象换点钱花。而他真正喜欢的面塑精品,那是出多少钱也不卖的。

  临走时,孙伟宸很腼腆地告诉我,他的个人网站很快就建好了,到时候他会把更多好的作品放到网上,让更多的朋友欣赏和了解。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