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河号“钻头”等待着掘进的号令 |
|
记者探营
盾构机的动力补给系统——台车组
开工仪式开始前,从竖井向下看,盾构机安静地躺在竖井底部,工程技术人员正在做最后的检查工作。
记者注意到,在两个竖井南边不远处,各有一列机车组,项目部技术人员介绍说,这是盾构机台车组,也是今后一年盾构机在隧道开挖过程中的动力补给系统,包括隧道通风、电力、泥水循环等。这两列机车组看似是整体,但其实共分三节,还有一节没有安装,但各节的结构相通。它们的底部有滑轮,被安装在一道小小的铁轨上。当盾构机前进到一定距离时,动力台车组也将缓慢地靠近竖井,然后在400吨汽车履带吊的支持下,将在井下与盾构机连成一体,最后,全部的四节动力台车组将全部进入井下。
看图说话
长4.25公里,单洞直径7米
两条穿黄隧洞整个工程最引人注目
7月8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关键性控制性工程——穿黄工程隧洞盾构机在焦作市境内黄河段开始掘进,中线穿黄工程施工进入关键阶段,借南水而济北方的梦想在不久的将来将成为现实。
□晚报记者 王立恒 王战龙/文 廖谦/图
新闻附件
三条调水线路
连接四大江河
南水北调工程源于1952年10月毛泽东提出的“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宏伟设想。经过50年的勘测、规划和研究,最终规划西线、中线、东线三条调水线路,分别从长江上、中、下游调水。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江河相互连接,实现我国水资源的“南北调配、东西互济”。
按照规划,到2050年,三条线路调水总规模为448亿立方米。整个工程总投资近5000亿元,历时50年,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
盾构机昨日开始掘进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是南水北调工程中投资较大、施工难度最高、立交规模最大的控制工期建筑物,同时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宏大的穿越大江大河的工程。
中线工程是南水北调工程的关键,而穿黄工程是关键中的关键,它是确保南水北调中线向北输水的咽喉,为保证送水的要求,要在黄河河底开挖两条平行的隧洞,从南向北输水,单洞直径7米宽,全长4.25公里。由于北岸地势平坦开阔,因此选择隧洞开挖从北向南。
工作人员介绍,穿黄工程一期工程设计流量为265立方米每秒,加大流量为320立方米每秒。其中,两条引水的穿黄隧洞是整个穿黄工程最引人注目的控制性建筑物,采用目前世界上较为先进的盾构技术进行挖掘施工,技术含量高,施工工期长,在国内用盾构方式穿越大江大河尚属首例。
昨日上午10时,焦作市境内黄河北岸——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现场,随着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建管局局长张野一声令下,黄河河床底部近40米深处,隧洞开挖的主角——盾构机,开始以每分钟6厘米的速度缓慢向前掘进。
在工作人员的介绍下,盾构机如何穿黄如同一幅图像生动地展现在大家面前:庞大的盾构机刀盘沿着水平方向,由北向南开掘沉积多年的胶结泥沙,经泥水平衡系统处理成流态泥浆,再由48.5米深的竖井底部泵送至地面沉淀池,同时伴随着刀盘掘进形成的隧洞壁面衬砌加固工序也跟进展开,预制混凝土管片一片一片拼装成环,尾随刀盘掘进环环紧扣地向前推进。
一问一答
黄河之下40米,盾构机如何工作?
像剃须刀一样全靠“刀头”来掘进
隧洞2010年全线贯通
据南水北调办公室建设管理司副司长王松春介绍,穿黄隧洞具体采用泥水平衡式盾构法施工,盾构机由黄河北岸竖井内始发,穿越黄河河床深处抵达南岸。施工中使用的盾构机由德国海瑞克隧道机械股份公司制造,盾构机总体长度80米,刀盘直径9米,总重量达1100吨。这次首发掘进的是右引水洞,盾构机日掘进10米左右,预计2008年9月穿过黄河,10月开始邙山斜洞掘进,2009年3月完成右隧洞盾构施工任务。整个隧洞要在2010年全线贯通,使丹江口水库的水能够送达北京。
整个盾构机在组装完成之后,直径将达到9米,它就像男士平时所用的剃须刀,剃须刀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刀头,盾构机的“刀头”上有100多个刀片,盾构机在掘进的过程中,就是靠它来对付各种各样复杂的地层。
遇到障碍怎么办?
吸沙口里面有专门装置对付大石头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项目部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穿黄工程是在黄河河底以下40米的地方施工,而千年沉积的河底有很多不可预知的情况。它的河床下面沉积物比较多,像古树及特大的古石,这样盾构机处理有很大的难度。
在盾构机的底部,和其他部分不一样的是,它有一个长方形的吸沙口,而这个吸沙口里面,有一个其他盾构机都没有的装置,是专门用来对付非常大的石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