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3版:重磅
3  4  
PDF 版
张万庆: 行走在陶瓷和书法之间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打印】  

张万庆: 行走在陶瓷和书法之间

中原网  日期: 2007-07-12  来源: 郑州晚报  
  晚报记者 白韬 图
  在业内早就名声斐然,外界对其却鲜有了解,陶瓷书法家张万庆是个怎样的人?他是名家,家里一定会很豪华吗?前日,还没到老人的家中,同行的记者对张万庆先生的家,充满了猜测,对老先生的成长故事,更是充满了好奇。

  “小时候家境不好,上课都趴在外边听。”

  ——69岁的张万庆老先生眉发皆白、神情飘逸,对古书,老先生有着特别的爱好,在60年前他就爱上了它。张万庆在诗词、散文、游记等方面很有兴趣,在1997年的个人展上,他的经文、碑刻、名言、谚语等集结了《说东道西》。1995年~1997年,策划并筹办“全国牡丹竞选国画展”、“中国佛教文化书画展”、“当代中国工笔画大展”,1997年国家文化部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为其举办个人书法展,并出版第二本个人书法作品集。1998年创作木雕书法作品200余件,并举办木雕书法展。    

  □晚报记者 张华 见习记者 汪永森 实习生 许梅

  大房子住着宝贝

  小房子住着家人

  初印象

  大气磅礴的草书“虎啸猿啼”佛山瓷坤瓷缸、素雅质朴的“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两体岳飞词陶罐、清新淡雅的“群贤毕至”青花瓷阔口瓶、两字阴文“故乡”天青色汝瓷……

  “大房子是留给瓶瓶罐罐们居住的,小房子里挤着我们一家人!”老先生将我们引入“瓶瓶罐罐们”的书房,这里东侧是长长的书柜,被《辞源》《书法字海》等古书摆满了,北边墙壁上则镶嵌着两米多高的展示架,这里依然是陶瓷书法作品的世界。

  涉足文物收集

  30年硕果累累

  猛回首

  对古书,老先生有着特别的爱好,在60年前他就爱上了。1955年,17岁的张万庆第一次发表美术作品。

  “张老师在文物收集方面贡献也不小”,张老先生的忘年交张维介绍老先生在开封市博物馆工作时,着重于书画与古币的研究,多渠道征集古币12万枚,其中“大齐通宝”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曾参与举办“古代书画展”、“明清书画展”等众多展览。还参与北魏时期至民国年间一千多座石碑的清点、拓片、编目到保护的全过程的整理,赴日本做碑帖展览。

  开创了几个第一

  他留名书法史册

  颔首赞

  1997年,国家文化部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为他举办个人书法展,在此之前,文化部只为齐白石、徐悲鸿等大家举办个人作品展,为健在的名家举办个人书法展,在书法史上还是第一个。

  张万庆老先生书房里全是墨宝:行书气度雄沉、洒脱飘逸,篆书古典凝重,篆刻古朴自然、有内涵,显示出独具庄重朴素的风格特色。

  他还创作了集“意向、空间、诗情”三位一体的现代书法艺术,在当今书法界独树一帜。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