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6版:第二热点
3  4  
PDF 版
11名浙大学生 暑假支教郑州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打印】  
网上看到本报两年前一篇报道
11名浙大学生 暑假支教郑州
他们还将请北大清华港大同学轮流来开讲座
中原网  日期: 2007-07-12  来源: 郑州晚报  
  第一堂互动交流课很成功 晚报记者 张翼飞 图
  □晚报记者 孙庆辉

  实习生 李静 彭倩

  

  2005年6月份,本报《独家责任》栏目刊发了“关注中国农村留守儿童:两千万孩子缺乏亲情呵护”的专题报道,浙江大学11名大一学生今年在网上看到报道后,主动与记者联系要求到民工子弟学校——中原区育人双语学校义务支教。

  昨天10时,满彤、邰肇丹、田昊琳、杨忠哲4名大学生一起来到中原区育人双语学校,他们将先行代课当义务老师,其他同学期末考试结束后会赶来和他们汇合。

  满彤是这次义务支教活动的负责人,他们11人中除了两个南京的、一个洛阳的之外,其余大学生全部毕业于郑州一中。据满彤介绍,今年5月底他们在网上看到本报“关注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专题报道,很震惊,“我们想借助自己的一点力量,尽最大努力来帮助这些孩子们得到更好的教育”。

  中原区育人双语学校校长王效义专门给大学生们安排了八年级的一个班,除班主任是学校专职老师外,英语、数学、物理、化学课将由他们全权负责。对此,满彤说:“压力肯定有,但我们有信心,一定不会辜负学校的信任。这次支教活动将持续一个月,我们11个人已经排了个‘支教时间表’,保证每天至少3个人在学校支教。”

  随后,大学生老师们来到教室和学生们互动交流。孩子们开始显得很拘束,但在大哥哥、大姐姐风趣的鼓励下,都很快丢掉羞怯,介绍起自己来。

  “通过聊天,发现这些学生的英语水平很差,他们不知道自己学英语做什么,也摸不着门路。”去年被保送到浙大外语学院的邰肇丹说:“短短一个月就想提高成绩不太现实,我们所要做的就是给他们指条路,教些学习方法,培养他们对英语的兴趣。”

  关于支教,他们说点啥

  “学校里95%的学生都是农民工子女,普遍成绩差,对前途缺乏期望,老想着考不上学就跟着父母做生意。希望这些大学生们的到来,能帮助孩子们重新找回信心和学习的动力。”

  ——中原区育人双语学校校长王效义

  “大学生义务支教,是对社会应负的责任和应有的回报。同时也是对自身能力的锻炼,是一笔可贵的财富。”

  ——支教大学生杨忠哲

  除了支教,还能做点啥

  拍个DV剧呼吁大家关注

  动员同学们都来捐献图书

  请北大清华港大同学开讲座

  看到学校教学环境简陋,上课的桌椅也残破不堪,满彤说:“我们想在支教的间隙拍个DV剧回学校宣传一下,呼吁大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可以的话,再动员同学们义务捐献图书。”满彤表示:“我们还会在课外组织一些讲座、互动活动,也会陆续邀请我们北大、清华、香港大学的同学过来讲他们的经历,介绍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

  本报将对接下来的发展进行跟踪报道。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