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1版:封面
3  4  
PDF 版
天安门广场、人民大会堂设计亲历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打印】  

天安门广场、人民大会堂设计亲历

中原网  日期: 2007-07-13  来源: 郑州晚报  
  天安门广场和人民大会堂因其特殊的政治地位,其设计、决断、建造过程涉事与闻者有限。

  天安门广场规划是中国人做的,还是苏联人做的?人民大会堂设计方案究竟出自谁人之手?亲历人陶宗震先生讲述了鲜为人知的故事。

  天安门广场的部分尺度是经毛主席确定的

  对天安门前的广场进行整体规划设计的工作,很早就提上了日程。在北京市规划委员会的苏联专家阿谢夫等协助下,北京市建筑设计院的建筑师周志良等人于1957年先后拟出过10余个规划方案和模型,但始终未能定案。我分析,规划方案始终定不下来,关键在于广场建筑内容的不确定,所以当时谁做也是这个结果。

  1958年中共中央北戴河会议期间,议定为庆贺共和国10周年盛典,要在北京兴建一些时代纪念碑式的建筑。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原国家建委城建总局局长万里,在长安大戏院作了“国庆工程”设计征稿的动员报告。被列入“国庆工程”的历史博物馆、革命博物馆、万人大会堂(后由毛泽东亲自定名为人民大会堂)和国家大剧院等建筑,均在天安门广场上。所以,广场整体规划设计与建筑方案的设计同时进行。至此,广场规划设计才具有了实效性。

  我恰在这时调入了北京市规划管理局,直接参与了天安门广场的整体规划设计工作。整个“国庆工程”及广场规划工作是在周恩来总理、国务院副秘书长齐燕铭等中央领导直接关注下,在北京市委刘仁、万里,市首都规划委员会及市规划管理局、设计院的佟铮、冯佩之、李正冠、沈勃等具体领导者层层负责下进行的。广场规划设计以及“国庆工程”应征方案汇集后,向上汇报,向下传达领导指示,都由市规划管理局技术室主任赵冬日、总图室副主任沈其负责。

  规划设计的具体内容主要是根据中央、市、局等领导的要求,划定广场红线;广场红线内的道路、绿化、市政设施以及路面、灯具等的布置、布局和设计由我负责。直接向我布置规划设计任务的是沈其。她交代:天安门广场红线宽度为500米(即长安左门至长安右门的距离),广场的深度为800余米(比例约为5∶8,与“黄金比率”几近相合),人民大会堂北墙与对面中山公园南墙间红线为180米。后来我得知有些尺度是经毛主席确定的,所以,广场规划几经变异,但红线始终没动,红线内的总面积为40余公顷。

  一天,佟铮带来一位指挥过节日游行检阅的解放军军官辛毅。辛毅对天安门广场规划提了三点要求:一、天安门广场及东西长安街要求无轨无线;二、要考虑路面经得起60吨坦克的行驶;三、道路及广场要求“一块板”,以便于游行集会。

  按上述要求,西单、六部口之间的古建筑双塔、经过天安门的有轨电车轨道要拆掉,今后也不设无轨电车。长安街不设架空线路,原来架空的线路改走地下,因此,规划建设了北京第一条地下管线走廊。许多年以后,我才得知这些要求的提出还有一重考虑,就是为了战备需要,紧急时刻能在长安街上起降飞机。

  确保人民大会堂不压缩面积

  在我参与方案设计前的许多方案,都严格地受到预定的建筑面积不得超出50000平方米(后增至70000平方米)的限制,所有方案拟制人员都感到在如此狭蹙的范围里做文章,确实与国家最高规格的大会堂不相适应,但打破70000平方米限制的呼吁一直未被正式允准。因此可以说,在前7轮的方案设计和遴选中,设计者们是在戴着镣铐跳舞。

  本来,由于面积限制,几乎所有参与方案设计的建筑师,都是将大宴会厅安排在一层的。但外交部礼宾司的人认为:这样设计的宴会厅,贵宾入席没有回旋余地,没有休息场所,必须马上登堂入室,对号入座,类似大灶食堂,没有国宴气氛,有损国家尊严。因此,周恩来指示增加迎宾厅,周围设衣帽间,中间建大型扶梯通向二楼宴会厅,于是,宴会厅由一层升至二层。

  我的设计方案里,中央大厅被堂堂正正地摆在东西、南北两条轴线的交叉点上,位居正中且导向性非常明确,这还是为了充分体现人民大会堂的性格特征和周总理的指示,但也导致了面积的膨胀。

  由于原有的面积限制被大大突破,佟铮在得知数据后,随即找我,问:“面积超得太多,能否压缩?”

  我考虑了一下说:“可以压缩一些,但压不了多少,主要是按周总理宴会厅前要有‘缓冲’的要求,增加了迎宾厅。因为宴会厅增加了许多面积,人大常委办公楼部分的体量和面积必须相应扩展,以求两者间的对称和均衡。如果要强压面积,那么总的布局都需要重新考虑。”

  佟铮听了以后,没有说什么,转身走了。他边走边自言自语:“能压就坏了……”我后来猜测,佟铮当时的意思是要能随便压缩的话,方案就不完整了。所以,最终宁可将国家剧院、科技馆等项目暂停,以求确保人民大会堂方案不压缩面积。

  

  中央领导尊重设计师的意见

  周恩来总理曾对万人礼堂的形状提出过个人倾向性的意见,说要做成类似马蹄的“卵形”。所以在大多数应选方案的平面图中,万人礼堂都被设计成接近马蹄或鸡蛋的椭圆形。

  但在对“卵形”礼堂作具体分析时,我发现一个容纳万人的礼堂,如若采用椭圆形或圆形的话,最远的视距将拉长到八九十米,最后一排的人看主席台要作近百米的眺望。

  为了将最远视距缩短,使礼堂有较佳的视听效果,经过反复画图和比较,我觉得只有把礼堂做成扇形最合适,最远视距可控制在60米之内,而且只需做两层深挑台。最后,扇形万人礼堂方案被肯定了下来,这也说明中央领导对建筑师们的意见是十分尊重的。

  (摘自《历史学家茶座》总第5辑,陶宗震口述,王凡整理)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