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4版:城市故事
3  4  
PDF 版
半个世纪的嬗变
复杂的转变
文化宫档案
一个时代的乐园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打印】  

半个世纪的嬗变

中原网  日期: 2007-07-25  来源: 郑州晚报  
1957年建成的省工人文化宫电影院。 文化宫供图

1956年底建成的省工人文化宫篮球场。 文化宫供图

1964年建成的省工人文化宫露天剧场。 文化宫供图

  单纯的建设

  “当时的经费很少,节约意识也很强,为了省钱多买一些绿化树,冬天筹建办的办公室里甚至连炉子都不用。”

  “这些工厂成为当时的经济支柱,从青岛、无锡、常州和上海过来的工人和技术人员,让这个偏僻的地方迅速变得热闹起来。”

  文化宫的建设从一开始就受到了全国总工会和省市政府的重视。在文化宫保存的一份钢笔书写的档案中,对开建和筹备过程有着这样的记载:1953年10月上旬,河南省总工会联合会召开常委会,正式决定在郑州市区建造综合性职工娱乐活动中心。

  没有宾馆、没有专车,也没有工作餐,大家上班就在一起商量,下班各自回家吃饭,筹备组的效率却出奇的高。

  据文化宫办公室的付先生介绍,他的父亲当时是筹备组成员之一,每次回到家吃饭都会兴奋地跟家人描述,说他们已经开始种树或者进料了等。

  事实上,文化宫的建设经历了好多波折,光是选址就反复了三次。1954年3月14日,筹建办初选时定的是西闸口附近的土地,也就是郑州至洛阳公路以南,金水河以西的三角地区,筹建办随即征地,并开始进行植树和进料。1954年8月,由于河南省医学院选用了这块地方,郑州市建委于是把建设工人文化宫的地方改在金水河西岸、蔡王庄北面的长方形地区内,筹建办再次进行了征地、植树。

  当时的经费很少,节约意识也很强,为了省钱多买一些绿化树,冬天筹建办的办公室里甚至连炉子都不用。

  到了1955年2月,因为要对市区建设进行统一规划,郑州市建委最后决定把河南省工人文化宫建在碧沙岗西边。

  1955年10月7日,文化宫第一期建设工程正式奠基,直到1958年全部建成开放,总投资200万。

  “文化宫建设的时候,国棉一厂已经建成,后来又陆续建起了国棉六厂、三厂、四厂和五厂,”马顺起告诉记者,“这些工厂成为当时的经济支柱,从青岛、无锡、常州和上海过来的工人和技术人员,让这个偏僻的地方迅速变得热闹起来。”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