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华人作家曾说,分辨一个国家是否发达,一场雨足矣。7月18日的济南大暴雨,遇难34人,170多人受伤。同样是18日,同样在山东,同样遭遇特大暴雨的袭击,青岛城区却没有发生类似济南那样的积水奔流成河。据当地媒体分析,除青岛山城地形和靠海优势外,一个可能的原因是,最早的排水系统是由德国人铺设的,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这个系统起点较高,最初的设计即为雨污分流制。
我们无意为100年前的德国人大唱赞歌。但就济南自身而言,有很多可反思之处。在已掌握的死者遇难原因中,溺水、触电、建筑物倒塌及被水困在车中,是最主要的致命“杀手”。因而我们首先需要追问的仍是,为什么雨水会在城市的路面上汇聚奔涌?暴雨业已成灾,为何电力部门没有及时断电?在排水管网建设上济南还欠缺些什么?在哪些方面本可以避免?
很可惜,从公开的报道中,我们尚难以找到来自城市管理者的自省与反思。一场暴雨,让济南市的管理软肋显露无遗,而这种软肋,在其他相当多的城市都存在。这场雨灾启示我们:一个城市的管理者,既需要认真修补城市应急设施的技术漏洞,还要学会在责任面前勇敢担当。 据《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