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岁月的沧桑让当年风华正茂的她们变成了耄耋老人 |
| 一别57年,老战友相逢,泪水纷飞 |
| 再叙战友情谊,欢乐写在脸上 |
|
□晚报记者 卢曙光 牛亚皓 文/图
57年前,13名即将踏上朝鲜战场的解放军女战士,在辽宁本溪桥头镇一条河边合影留念后,走进了炮火纷飞、硝烟四起的朝鲜战场。
战争结束了,她们和众多的志愿军战士一样,迎来了用血肉之躯换来的和平,但祖国的建设需要她们各奔东西。57年后,照片上年龄最大的张桂英老人(焦作人),拿着老照片,失声痛哭:“我想她们……”
为圆这位重病缠身的87岁老人的梦想,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记者辗转大半个中国、历时5个月寻找照片上的巾帼英雄。终于,29日,照片上的7位老人在郑州相逢。
分别57年,相见时刻泪纷飞
7月29日8时20分,在女儿的帮助下,张桂英老人坐在轮椅上凝视着那张早已经熟悉的照片。“那个就是我。”她指着照片上后排中间一位站立着的女战士,“那个是小张。”老人眼睛花了,耳朵也有些聋了,但对那段日子的记忆,依然清晰。
这天上午,张桂英老人迎来一个期待57年的幸福。
5个月前,接到张桂英老人的求助后,都市频道记者历时5个月,最终找到了照片上9位老人的下落。王蕴因故无法前来、一位日本籍战士返回日本、石桂枝老人去年11月份去世,另几人无法找到,照片中的7位老人将齐聚郑州,共叙57年岁月难以割舍的情意。
29日8时30分,家住西安的梁桂兰老人到了。她回国后改名张林,从文盲成长为一位航天高级工程师。
在护士的搀扶下,张林拄着拐杖,步履蹒跚,两人相见,双手紧握,失声痛哭。
57年的思念顷刻喷薄而出,在场的张桂英的女儿和工作人员双眼含泪。
几分钟后,两位老人才停止了痛哭。岁月的沧桑让当年风华正茂的她们变成了耄耋老人,她们互相打量着,努力寻找着记忆中的印象。
“当初照相咱们俩挨边,没有想到,现在挨边不认识了。”张林抹着泪俯在张桂英右耳边大声地说。
8时40分,张淑青老人来了……
8时50分,张玉珍老人,也就是张桂英经常提起的“小张”来了……
崔光英来了,焦苏来了,任雪筠来了……
都是相互打量,都是尽情地痛哭,眼泪是相见瞬间的共同语言。
跨越大江南北的寻访,促成这次重逢
为了7位老人的重逢,记者跨越了大江南北。
这次活动策划人卢家民告诉记者,1953年,也就是这张照片拍照3年后,她们复员后分散到祖国各地。张桂英老人通过丈夫李谨谅还与一些战友保持联系,丈夫去世后,联系中断了。张桂英老人眼花耳聋、身体瘫痪,可思念战友的心情却一刻没有停止。“为了满足这位立过大功的老人的心愿,我们开始了寻找。”
时间的流逝抹去很多记忆,张桂英老人除了记得当年的部队番号、入朝时间和个别战友的姓名外,并无更多的线索。
通过和辽宁媒体联系,记者很快找到了住在沈阳的王蕴。当年20岁的王蕴,已经77岁高龄。通过王蕴,记者又找到了焦苏和张淑青,并有了她们的班长崔光英在昆明的消息。
多方努力下,记者在昆明找到崔光英,在西安见到了改名为张林的梁桂兰,在沈阳见到了任雪筠……5个多月的奔波,记者找到了张桂英老人9位战友的下落。其余的战友要么已经阴阳两隔,要么返回日本,要么杳无音讯……
昨天,她们重逢了,落下来的不仅有相逢时喜悦的眼泪,泪水中同时也包含着对逝者的悼念、对不知处于何方的战友的牵挂。
“革命生涯常分手,一样分别两样情,战友啊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