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19版:独家责任
3  4  
PDF 版
“图书漂流”遭遇诚信挑战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打印】  
投放上千本书供青少年随意取阅、带走,两个月后书只剩下了3本
“图书漂流”遭遇诚信挑战

中原网  日期: 2007-08-02  来源: 郑州晚报  
  “漂流图书”测试郑州孩子诚信指数

  无需购买、无需押金、无需借书证,就能读到各种图书,阅读后再将书“漂”出手,传给下一个读者……风靡欧美的“图书漂流”活动,如同漂流瓶一般充满神秘和浪漫气息的漂流图书,像一张“诚信试纸”,测试着郑州孩子们的诚信指数。两个月过去了,“测试”结果颇显尴尬。

  “这种活动对小朋友很有益,他们也都喜欢,如果书源能够充足,这个活动的意义就大了。”郑州市科技馆的工作人员说,根据她的设想,应该投放10000册图书,才能满足孩子们的需求。

  可是这个设想,出版社能否承受还是一个未知数。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郑州市科技馆和海燕出版社的初衷都是好的,出现这样的结果,作为主办方他们也并不愿意看到。

  科技馆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一些读者听说漂流图书可以“随便拿”,便不管三七二十一拿几本就走,“即便是同一本杂志,有人也会一次拿两本。”

  郑州轻工业学院社会学教师康绍霞老人认为,防范心态也好,占为己有也罢,都暴露了当今一些读者“诚信”的缺失,“有些人自己不讲诚信,还猜疑别人同样不讲诚信,如此一来,整个社会就会形成一个互不信任的怪圈。”

  “我们的社会一直在强调对孩子进行诚信方面的教育,其实,这样的结果恰好反映了这种教育的薄弱。”河南大学教育学教师李晓玉认为,很多家长缺乏对孩子诚信教育的监管,孩子把书拿回家后,家长并不督促孩子归还,这样的诚信教育明显太空泛、太高远,导致诸如诚信之类的美德往往在关键时候“缺位”。

  “这根本不能说明什么问题,样本的选取没有科学性,不能说明郑州的孩子没有诚信。”8月1日上午,带领孙子到科技馆参观的刘女士告诉记者,她承认,她的孙子曾经拿过漂流图书,“但是都归还了,再借的时候没有了。”

  诚信离不开社会大背景。一本小小的漂流图书折射出了一些人对公共物品意识的淡漠,但是能否证明更深层次的问题,这似乎还有争议。

  无论什么争论,都否认不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海燕出版社和郑州市科技馆所做的公益活动在一些人的“诚信”中艰难前行,他们关注孩子阅读的“良苦用心”似乎并没有得到回报。

  独家

  责任

  67659999

  E-mail :zzwbsczl@126.com

  漂流书柜上仅剩3本书

  8月1日,是“图书漂流”活动在郑州市科技馆启动整整两个月的日子。

  刘萌萌是伊河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6月1日,此次图书漂流活动开始当天,他曾经借了一本《黑猫特警队》,“这本书很好看,内容很吸引人,我共看了两遍,大约是6月12号,我过来把书还了,并在漂流日记上写下了我的名字和联系方式,因为要和爸爸妈妈一起出去旅游,没有再借书。”刘萌萌告诉记者说。

  印有明显漂流标志的“漂流书柜”摆放在郑州市科技馆入口处南侧,偌大的书柜内只摆放着3本书。一本名为《会走路的宾馆》的图书后面的“漂流日记”中有3位小朋友的名字,这表明,这本书至少这3位小朋友都看过,而《关不上的门》和《冰冷的拥抱》两本书的漂流日记都是空白,没有留下小朋友的笔迹。

  门口值班的保安告诉记者,活动刚开始时,小朋友的借书热情很高,每天都有很多小朋友过来拿书,有时候刚投放的书不到半天就被拿完了。“大约是6月8号,我看见一位小姑娘在爸爸的带领下过来还书,然后又借了另外一本,这是我见到第一个过来还书的小朋友,之后,过来还书的人越来越少,这里的书也就越来越少,近段时间,一天不一定能碰见一个过来还书的。”

  在书柜的玻璃橱窗上,关于“漂流须知”印刷的看上去很是精美。“漂流须知”提醒读者:此书专门为青少年读者准备,请成年人不要参加该项活动;每位读者每次只能取一本图书;图书漂流的时间是一个星期,请按期归还。

  8月1日下午,记者在科技馆内随机采访了12位小朋友,只有两位表示曾经在漂流书柜借过书,一位叫董璐的小朋友告诉记者,她借的书两天就看完了,并且很快也还上了。“这些书是专门给我们小朋友提供的,并且免费让我们看,所以看过后要马上还上,要不耽误其他人阅读。”贡一凡小朋友也曾在漂流书柜借过书,并且他坦承借的书还没有还,“书已经看完了,我忘记还了。”

  按照“漂流规则”,我们不难猜想,图书每天都应该保持100册左右的数量,但实际上我们能见到的只有区区的3本。显而易见,很多读者并没有遵守该项“规则”。

  绝大多数孩子没有按时归还

  此次“图书漂流”活动的主办方海燕出版社共投入了1000册图书,并且很多书都是专门为今年六一出版的。投放按步骤进行,每天投放100册图书,连续投放10天后形成一个循环周期,任公众取阅,等一个周期后,根据回流图书的数量决定下批图书投放的数量,直至活动结束。取阅图书的小读者可在每本书后面的“漂流日记”上写读书心得、流通过程等。

  根据这种投放形式,漂流书柜内是不应该没有图书的,问题究竟出现在什么地方?

  郑州市科技馆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给出了答案:一是小朋友还书不够及时,二是书源供应不足。

  “根据我们掌握的情况,小朋友归还的图书,只占他们借走的20%~30%,绝大多数孩子并没有按时归还图书,至于没能及时归还的原因,我们也不清楚。”郑州市科技馆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除了归还不够及时外,书源不足也是导致目前漂流书柜内无书的一个原因,“现在是暑假,我们馆少说一天也接待1000多位参观者,最多时可达到3000多人,所以,每天投放100册,共投放1000册是远远不够的。”

  主办方海燕出版社郑荣社长告诉记者,按照计划,“图书漂流”将于9月1日结束。活动期间,以10天为一个循环阅读周期。“每个周期结束后将视图书回流的数量,决定下一批次图书的投放量,直至活动结束。”

  郑荣说,为了激发小朋友们的读书热情,每本图书的后面附有“漂流日记”,小朋友可以写下对本书的评价和读后感,也可以记录你修补图书这样有意义的事儿。

  “但是这个结果大家都没有想到。”郑荣似乎没有预料到这样的一个结果。按照这位社长的设想,图书会在前期投入后,有一个良性的循环周期,图书的消失速度令她“有点吃惊”。

  只要你喜欢,就可把崭新的图书免费带回家阅读。2007年6月1日,面向广大青少年的“图书漂流”活动在郑州科技馆启动。此后,连续10天共投放1000册左右的图书,任青少年随意取阅、带走。图书漂流的时间从6月1日开始,至9月1日结束。这种不用借书证、不交押金的图书传阅方式吸引了许多青少年。如同漂流瓶一般充满神秘和浪漫气息的漂流图书,像一张“诚信试纸”,测试着郑州市青少年的诚信指数。短短的两个月的时间里,这种测试能否测试出郑州市青少年的诚信度,争论似乎不可避免。

  晚报记者 卢曙光

  袁帅/文

  张翼飞/图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