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科院园艺、地理、果木、科普业界泰斗齐聚水岸花木城 |
|
●国际上唯一具备无污染,绿色、生态、环保特性的产业
●以循环经济,融农业生产、垃圾利用、环境保护为一体
□晚报记者 卢林
“现代农业科技示范生态观光园需要何种创新模式”,“农业科技观光园的优势何在”,“农业观光园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哪些”……近日,蜚声国际的中科院园艺、地理、果木、科普业界泰斗齐聚郑州,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观光园展开高端论坛。
国际环保生态观光园落户郑州
7月29日,水岸花木城高朋满座,国际知名园艺学家张佐双、地理学家李长安、果树学家程中平、科普专家蒋厚泉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生态观光园展开讨论。同时,与会的还有郑州花博园实业公司董事长杜伟、郑州人从众地产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雪胤等嘉宾。
特地从北京飞来的国家著名园艺学家,北京植物园张佐双园长从国际、国内宏观角度,对现代农业科技示范生态观光园的发展作出了肯定。作为国际植物园学会亚洲分会理事,被市政府有关部门聘为奥运绿化建设顾问的张佐双表示:“农业科技观光园是国际上唯一具备无污染,绿色、生态、环保特性的产业,是目前提倡的友好型、节约型的产业,是国家正在大力发展的产业。”
现场,在生态园的微观规划上,地理学家李长安详尽地剖析了农业观光园,认为水岸花木城社会效益在经济效益之前,其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循环经济模式,必将成为全国参展的基地。花木城的前途不可限量,并给予了科学的建议及指导。
生态模式助推建成农业观光园
在水岸花木城销售大厅的沙盘前,面对90米湛蓝运河水面、10米一级绿化带、180亩观光园微缩景观李长安发出惊叹:“太美了!运河是直的,如果有曲线就更好了。”他坦言:“农业观光园意义重大,在河南意义就更重大。因为与城市环境相比,农村生活环境更差,水源、垃圾污染严重。农业观光园采用生态的模式,以循环经济,融农业生产、垃圾利用、环境保护为一体,做成生态农业循环链的示范基地,将是功德无量的善举。水岸花木城以生态建园、科教强园,以文化兴园,将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中科院三大植物园之一——武汉植物园首席专家蒋厚泉,是第二次考察水岸花木城,他说:“水岸花木城很具发展潜力,是我们推广科普工作,在中部难得的合作伙伴。水岸花木城要建成生态农业循环链的示范基地、农业高新技术的推广基地、珍奇特植物的展示与研发基地、青少年科普教育与农民培训基地,这样的浩大工程,现在只是刚刚开始,我们一定会与花木城深度合作,共同打造这一极富历史意义的创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