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秋季开学后,本市的中小学生每学期都必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了。昨日,记者从市教育局了解到,从今年秋季开始试行的《郑州市中小学生实践活动实施意见》(下简称意见)要求,学校必须保证学生每学年的实践活动,不能为了保证主课教学而占用社会实践课。□晚报记者 张勤 实习生 徐红梅/文 孙昱/图
现状
社会实践课
“开了不上”
规定 中小学生都要进行社会实践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中小学生在上教材科目外,还需要通过各种社会实践课程来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然而,目前很多中小学校,开不齐社会实践课的情况时有发生。
“我们学校也有社会实践课,但是很多都是在室内上。”金水区一所小学的一名五年级学生说。据了解,在小学里,社会实践课还是比较受学校重视的,但由于“没有场地”,很多小学只好把课程放在室内。“但是,室内的社会实践课和社会是脱节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实践课。”
而在中学,在升学压力下,开展社会实践课的学校寥寥无几。
针对目前社会实践活动课的实际情况,市教育局制定了该《意见》,明文规定了中小学必须开设社会实践活动课,而且要纳入到学校的教育教学课程中。根据规定,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每学年不少于60天,普通高中学生每学年不少于30天,初中学生不少于20天,小学生不少于10天。
帮妈妈洗洗碗
到敬老院陪陪老人
城镇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重在体验,以学校和家庭为主要场所,进行校内外有计划的活动。
小学中、高年级、初中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则包括社会调查、社区服务、公益劳动等,以社区和校外教育场所为主要实践场地。
约束
实践活动不能
变成盈利性活动
上街当志愿者
到工厂去实习
因为社会实践活动要联系活动场所,难免会涉及到收费问题。
对于这种情况,《意见》强调,组织中小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必须坚持公益性为主的原则,控制收费性社会实践活动的次数。如果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确实需要收费,必须是“学生自愿、家长同意”,不能与学费合并统一收取。“有困难的学生,应该给予减免。”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说,任何学校不能从中牟利,更不能以组织社会实践活动为名搭车收费。
参加生产劳动
普通高中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以生产实习、志愿者活动、勤工俭学等为主要内容,以工厂、农村、社区、校外教育场所等社会实践场所为依托。
中等职业学校社会实践活动以生产实习为主要内容,以工厂、企业、实习基地为主要实践场所,实行产教结合的办法,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农村中小学生可以参加以农村社会调查、勤工俭学、生产劳动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