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4版:玩*艺
3  4  
PDF 版
清静 无垠
开榜了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打印】  

清静 无垠

中原网  日期: 2007-08-16  来源: 郑州晚报  
  《水静云影空》 136cm×68cm 2006年
  “艺术豫军”系列报道之三

  ——访画家李健强

  绘画,本是靠着老师带学生,这样代代薪火相传的,经过多年的积淀和自身的传承,中原画界本就有一条脉络延续下来。

  李健强

  河南人民出版社编审、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美协山水画艺委会副主任、河南省美协中国工笔画艺委会副主任、郑州大学名誉教授。

  中原画风薪火相传

  短发、布衣,淡定的神色,李健强先生身上有着一种不属于现代社会的从容。他认为现代中原画界风格的来源、变化,须从民国时期开始整理。

  从北宋开始文化逐渐南移,中原地区的文化便开始衰落,少有知名文学家、画家、书法家出现,到了明清时期更少有“大家”,文化传承出现了断代。

  沉寂数百年的中原文化,至“五四”新文化运动而再次重生,催生出一代现代意义上的新学人。民国时期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批卓有成就、造诣颇深的河南籍画家返归中原,著名的有谢瑞阶、马基光、叶桐轩、贺志伊、李宝铎等。他们早年多游学于江浙苏杭,不仅有很深的文化根基,而且曾受了近代西方艺术、时代思潮的影响和洗礼。他们的归来可以说为中原画界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变奠定了基础。

  画家的成长离不开时代,亦离不开家数。所谓家数,推而广之,为画家学风。这一批画家回到中原后,大多任职于大中专院校。他们所保持并传承后人坚守传统、坚守民族的优秀人文精神,也是内在的唤起中原画界振兴崛起的动力。

  正是这点让健强先生认为,当代中原画家统一认识的形成成为可能。但他同时表示,这种统一应为创作精神上深层次的理解和挖掘,而在表现手法上“求同存异”。他还谈到,目前我省对中原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高度重视,这无疑对画坛“豫军”的形成、发展及在全国产生影响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山水画须大写精神

  在绘画道路上辗转探索多年,健强先生的画自有一派散淡风格。“厚重与散淡的统一体,静中蕴动,小曲而大直,气象宏大而不存架势;冷逸之思,温雅之情尽倾笔端,或峰峦叠翠,或树影婆娑,云随峰动,泉鸣壁间,创设出的幽静已远高于生活。”这是程大利先生观健强先生画所书写下的感受。

  文中所描述的意境是种很“玄”的概念,实难让习惯了现代快节奏生活的我们凭空去想象。健强先生的画被广泛称之为“新文人画”,画中的山没有现代化的人造景观,山间蜿蜒小路上独自一行人,似能听到山涧“叮咚”水响。孑然独坐于巨崖,望着滔滔江水,那是怎样一种磅礴而孤寂的心境?

  中国画创作中讲究“因心造境”“畅神”,从健强先生的画中能看出他内心安静,早已了无世俗的纷争。“我喜欢下雪,屋外雪花纷飞的时候,在屋内燃一炷香,蘸一点墨,铺开画纸,想象天地之间一片茫茫……”单是这一描述,就足够我们抽出一缕思绪去遐想。

  意境的建造需要技法的支撑,健强先生以笔笔中锋作画,在当代中国画坛已不多见。国人将笔墨的本质奉为中国画之灵魂的千百年中,已经形成了一套至精至微的严密的审美标准体系,健强先生笑谈,如果非要做比喻的话,“这就像跳高,超越一厘米你就创造了新的纪录。中国绘画博大精深,其实最重要的还是大写山水精神”。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