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3版:玩*家
3  4  
PDF 版
“钟情明清家具的女人”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打印】  

“钟情明清家具的女人”

中原网  日期: 2007-08-16  来源: 郑州晚报  
  以前只觉得现代家具太千篇一律,不耐人寻味,我对明清家具逐渐认识和了解后,越发觉得明清时期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家具史的黄金时代,可以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要是听说哪里有个什么好东西,我能饿着肚子赶几十里地去看,途中还要把从书里看到的知识都过一遍,幻想着那东西是什么样儿,就这样也觉得赶路时间过得特别快。

  十几年前,因为不满意市场上家具那简单的线条、千篇一律的造型,郭桦“宁愿让新家空着”。正是这种宁缺毋滥的态度,使得她穿过现代家具的重重包围,将眼光锁定在了做工精细、用料考究的明清家具上。十几年后的今天,一个名为“明清家具艺术展”的展览即将在郑州文庙开幕,展品全部是郭桦这么多年来的收藏,而她当初的梦想也变成了现实,“我家里现在也摆了不少很有味道的老家具”。

  

  一见倾心

  初见郭桦,一根毫无装饰的铜簪将头发绾在脑后,衬衣下摆很长,七分牛仔裤,走起路来风风火火的样子。打开文庙西厢的木门,一股淡淡的木质清香扑鼻而来,阳光透过玻璃窗洒进屋内,覆盖着一层薄薄灰尘的老家具立刻把人带到了另一个世界。

  郭桦说因为选不到喜爱的家具,就让家空着。然而,她清楚地记得自己第一次去逛浙江一处古玩城,花了300元买到一个小柜子,这是她的第一件藏品,而后便越来越“欲罢不能”。

  分享快乐

  “好玩儿吧!”“有意思吧!”这两句话是郭桦最常提到的,和许多收藏爱好者一样,她听到人夸自己的宝贝好就喜不自禁。

  一张镶大理石面的木桌,带四个同样镶面的圆凳,就能让郭桦讲出许多道道。她说,民国年间已经少有大块的红木材料了,这套家具桌面、凳面均用大理石制成,而上好的红木边料也就做个桌凳的边框,“这套桌凳应该是当时红木稀缺的历史见证,但它巧妙的运用不但不失典雅,反而更有味道,真感谢古人把这么美的东西留给我们,而我又有幸拥有它,再苦再累我也觉得值。”郭桦说,这些宝贝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许多人都曾开出高价,但她都舍不得卖。

  坎坷历程

  半路出家的郭桦没有古家具鉴别的底子,很多东西买的时候并不太懂,但非常喜欢它的艺术造型结构,而且越搞不懂就越好奇,越发想搞懂这件家具的作用、来历、价值。她没有拜过老师,而是从一本本的专业书籍上找答案,所以,家中成柜的书也成了她的一大块儿藏品。

  虽然也吃过亏,但她仍像女人追求漂亮衣服一样执著,穿着平底布鞋、休闲衣裤,走街串巷满世界跑着找宝贝。亲人们因为心疼她太过劳累,劝她善待自己,她说艺术品像恋人一样不能割舍。除了家里摆放的瞒不住,其他藏品有些连姊妹都不知情。

  满室的藏品书写着十几年来郭桦走过的路,从甘肃到福建,从山东到湖南,掰着指头数一数,包括北京、上海、天津、福建、浙江、安徽、甘肃、青海、江西、山东、山西、湖南、湖北等十几个地方,她几乎走过了半个中国,收回来的东西品种也是多种多样,明式花梨木的高腿柜、紫檀木条案、老红木的供桌、日本进口的影子木的梳妆台、官人放帽子的帽架、小姐饮食起居的拔步床、皇帝御赐给宰相的牌匾、打麻将用能转动桌面的牌桌……如果非要总结这些收藏品的特点的话,那只有三点:真老,真新鲜,真实木。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